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聖地朝聖筆記2018】第九天上午 -- 丹:斐理伯的凱撒勒雅

【聖地朝聖筆記2018】
梁展熙

第九天上午 -- 丹、斐理伯的凱撒勒雅


可列印版本下載請按

丹(Dan)


圖片來源

如上面地圖所示,丹(Dan)位於整個巴勒斯坦地區的最北方,上接黎巴嫩。今天,丹城中心被定為一個大型的自然保護區,當中灌溉綠樹林蔭的泉水,就是約旦河的水源之一。

話說當年,當若蘇厄征服了整個客納罕地(Canaan)後,十二支派中的丹分到的沿岸雅法(Jaffa)土地(見蘇19:40-46)。但當他們發現他們戰勝不了培肋舍特人(Philistine)的戰車之後,就向西北移入內陸,並攻佔了一座客納罕人的城,名叫「肋笙」(Leshem;蘇19:47)或「拉依士」(Laish;民18:27),後按族名改城名為「丹」。

考古學家在城中發掘出客納罕時代(主前第十八世紀)的城門:

圖片來源

丹人的入侵,按《舊約》的時序,大約發生在主前第十一世紀中期。不過,此城在政治重要性,始於在撒羅滿王於主前928年死後的王國分裂。北國以色列國王雅洛貝罕(於主前928-907年在位),一來為了賦予新國家(政權)合法性,二來為了避免自己國家的人民在往耶路撒冷朝聖時被敵國(=南國猶大)的政治宣傳而影響,便「製造了兩隻金牛犢,對人民說﹕『你們不需要再上耶路撒冷去了;以色列!看,這就是領你們由埃及地上來的天主!』 他將一隻供在貝特耳,一隻供在丹」(列上12:28-29)。這兩座城市 -- 貝特耳(Bethel)和丹(Dan)-- 分別位於北國以色列的最南和最北處。

考古學界在丹城的高處發現到一處自雅洛貝罕王時代就開始使用的聖所。它直到主曆第四世紀才被棄用。學者們在遺蹟的基礎上,加上文獻的輔助,嘗試重構聖所原來的模樣:

圖片來源

上圖中,由金屬條圍成的正方形,標示著祭台的位置。梯級通往聖所【與基督信仰傳統不同,古以色列信仰,祭台與聖所不必在同一範圍內】。


另外,因為丹城在政治上的愈來愈重要,雅洛貝罕王便在客納罕人所建的城牆外再加建一道城牆。不過,北國雅洛貝罕在位二十年後,南國猶大的亞撒(King Asa)登基為王(於主前908-867年在位)。猶大王亞撒動用國庫以及聖殿的金藏收買北國本來的盟友,即亞蘭(Aram;今敘利亞中部)的國王本哈達得,並遊說本哈達特出兵攻打北國以色列。在此戰役中,亞蘭國取得大批城池,當中包括丹城。丹城新建的城牆也遭夷平(見列上15:18-20)。

丹城的兩次重建,先後由敖默黎王(King Omri;主前882-871年在位)以及他的兒子阿哈布王(King Ahab;主前871-852年)主持。雖然《列下》在記述由提革拉特丕肋色爾王(King Tiglah-Pileser III)在主前732年率領亞述軍隊攻打北國的記述中(15:29),並沒有明確提及丹城,但丹城的居民被一同充軍往亞述的可能性相當高。

考古學界發掘到以色列時代的城門遺址,並按文獻重構城門的模樣:

圖片來源

在古時候,近東地區的城門位置,除了交通之外,也是其社交、司法,以及經濟的中心位置:
  • 君王會在坐在城門會見人民(撒下19:9)
  • 長老們會在城門為口頭合約作證人(創23:17-19)或就紛爭作出裁決(申20:19)
  • 無依無靠的孩童(約5:4)以及被權勢壓迫的人(亞5:12)申冤的地方。亞毛斯先知說:「你們應惡惡好善,在城門口主張正義!」(亞5:15;見匝8:16)
  • 人們交頭接耳、說八卦、散播謠言的地方(詠69:13)


圖片來源

約伯在回憶起自己以往在人前所受的尊重時,如此說道:
當我走出城門,在前地就座之時, 少年人看見我都恭退,老年人都起身站立; 王侯停止講話,用手掩住自己的口; 首領不敢出聲,舌頭緊貼上顎。(約29:7-10)

舊約考古學界中的一件重要文物,也在城外城門門框上發現的,是為「丹城石碑」(Tel Dan Stele),現藏於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館:


這塊主前第九世紀的不完整銘文,提到「以色列王」【按:這裏指北國以色列】和「達味家族」。內文主要是亞蘭的國王在炫耀自己在與南北兩國交戰時,都能夠凱旋的誥詔。


至於丹城在主前第四世紀後,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斐理伯的凱撒勒雅


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城(Caesarea Philippi),今天稱為「Banyas」(或:Banias)。今天的名稱,誤傳自希臘語「Paneas」,因為這城一度是以膜拜希臘牧神「潘」(Pan;掌管樹林、田地和羊群的神)聞名的城市。在古時,城中的水泉是這一帶最重要的河流 -- 約旦河 -- 的水源之一,由此衍生出膜拜大自然神祗的情況也可以理解。

在主前20年,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把這城送給了大黑落德。以示感恩,他便在泉口為奧古斯都建造了一座白色大理石神廟。

圖片來源

在大黑落德死後,羅馬帝國把(大黑落德統治的)猶大王國分成四份,三份歸他的兒子,一份歸他的姊妹。


上圖中橙色的部分,分給了他的兒子黑落德・斐理伯(Herod Philip)。他定此城為自己都城,為尊敬羅馬凱撒(Caesar),改城名為「凱撒勒雅」(Caesarea)。為與地中海岸邊另一座名叫凱撒勒雅的城市區分,人多稱此城為「斐理伯的凱撒勒雅」(Caesarea Philippi)。耶穌向伯多祿許諾,他將成為教會建立其上的磐石的一幕,就發生在這城附近。
耶穌來到了裴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 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主。」耶穌回答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他遂即嚴禁門徒,不要對任人說他是默西亞。(瑪16:13-20)
到黑落德・斐理伯死後,本已四分的王國經他的姪兒黑落德・亞基勒帕一世(Herod Agrippa I;即《宗12:1》中下令殺害雅各伯的「黑落德」)傳給了他的姪孫亞基勒帕二世(Agrippa II)。在第一世紀六十世紀後期開始的第一次猶太起義(叛亂)中,亞基勒帕二世支持羅馬軍的鎮壓,換來羅馬皇帝提圖斯(Titus)留在(斐理伯的)凱撒勒雅一段頗長的時間,慶祝主曆70年攻陷耶路撒冷。據猶太史家約瑟夫所述:「許多戰俘就在這裏消失於人世。有些死在猛獸爪下,有些被迫彼此殘殺」(War 7:24)。

多半是為了回報這位支持羅馬的地方分封侯,提圖斯賞賜了新皇宮一座。亞基勒帕二世死後,封地納入敘利亞行省,城議會決定把皇宮改造為一所公共浴池。


後來,到了中世紀時代,由於此城位處穆斯林世界與十字軍的拉丁王國之間的交界處,因此其戰略地位日益重要。最後,當阿拉伯人在第十二世紀後期重新取得聖地控制權後半世紀,他們在這城中建起了城牆,以抵禦西方軍事行動。但此城本身人口日漸下降。到以色列立國,取回此城時,人口只剩二百餘。

參考資料:


  • MURPHY-O'CONNOR, Jerome (O.P.). The Holy Land: An Oxford Archaeological Guide from Earliest Times to 1700. Fifth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