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聖地朝聖筆記2018】第八天上午 -- 葛法翁;革乃撒辣:耶穌時代古船、加里肋亞湖

【聖地朝聖筆記2018】
梁展熙

第八天上午 -- 葛法翁;革乃撒勒:耶穌時代古船、加里肋亞湖



可列印版本下載請按

葛法翁




葛法翁(Capernaum),是在四福音中經常出現的地方。葛法翁位於加里肋亞湖(Sea of Galilee)北面。耶穌在這裏有如家一般的居所(見谷2:1),是耶穌自己的城(見瑪9:1)。透過考古發掘,我們現在對這個耶穌視為自己家鄉的村鎮認識甚深。

由於行程並沒有指明我們在葛法翁的朝聖點,我只好介紹城內最著名的兩個朝聖點。

伯多祿的家

耶穌來到伯多祿家裏, 看見伯多祿的岳母躺著發燒,就摸了她的手,熱症就從她身上退了。 她便起來伺候衪。到了晚上,人們給衪送來了許多附魔的人,衪一句話就驅逐了惡神;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這樣,就應驗了那藉依撒依亞先知所說的話:『衪承受我們的脆弱,擔荷了我們的疾病。』(瑪8:14-17)


今天的聖堂平面圖(與其他時代的平面圖作對比):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現時架在空中的聖堂,覆蓋並保護著下面的考古地點。聖堂現時只對欲祈禱的信友開放。他們也有幸能俯瞰下方值得敬禮的古代房舍。

新聖堂內貌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透過新聖堂玻璃地板可看到伯多祿之家的考古遺蹟

新聖堂尚未建造之前的伯多祿之家鳥瞰圖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考古發掘大約能夠斷定這由不同時代的建築物遺蹟覆合而成的古蹟中,第一世紀房舍群的平面圖: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伯多祿之家房舍群重構圖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這房舍群相信是由一個家族的不同成員所居住的。若據基督信仰傳統所說,這裏就是伯多祿住處的話,那麼其他房舍可能就是他的兄弟安德肋,以及他的岳母等居住的地方。換言之,這裏很可能就是耶穌曾驅魔和治好伯多祿岳母(谷1:21-34)、治好癱子(谷2:1-12)、講道(谷9:33-50)的地方。

這房間由Corbo 和 Loffreda 神父在1968年秋發掘出來。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自第一世紀中葉起,在這房舍群中,有一間房間得到特別對待。首先,與其他房間不同的是,只有這一個房間,牆身被重身刷上石膏。其次,這房間的用途似乎也改變了。在房間發掘出來的瓷器碎塊,屬第一世紀中期之前的,都是一般家庭日常用到的器具。可是,屬第一世紀中期之後的瓷器,就只有儲水壺和燈台。加上牆身的塗字,當中有些提到耶穌是主和基督。因此,學者推斷,自此這房間就從私人(居住)用途改為公共(敬禮)用途。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在第四世紀,這房間成了一個用圍牆分隔起來的範圍的中心位置。

初期的伯多祿之家堂重構圖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屋頂也加固了,為此也加建了拱形力牆,並在兩旁加建了房間。

房間內第四紀的拱形力牆柱躉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學界大致肯定,這就是第四世紀朝聖者認定的伯多祿之家堂(Domus Ecclesiae)。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約在第五世紀中期,圍牆內的所有建築物都被拆除,為興建一座八角形的聖堂。自第一世紀起便受人敬禮的房間保留在聖堂中心的小八角形範圍內。

八角形聖堂遺蹟鳥瞰圖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


八角形聖堂重構圖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

地上也加鋪了馬賽克拼畫,正中畫了一隻孔雀。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

猶太會堂

他們進了葛法翁;一到安息日,耶穌就進入會堂教訓人。人都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似的,不像經師們一樣。當時,在他們的會堂裏,正有一個附邪魔的人,他喊叫說: 「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竟來毀滅我們!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耶穌叱責他說:「不要作聲!從他身上出去!」邪魔使那人拘攣了一陣,大喊一聲,就從他身上出去了。眾人大為驚愕,以致彼此詢問說:「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新的教訓,並具有權威;他連給邪魔出命,邪魔也聽從他。」他的聲譽遂即傳遍了加里肋亞附近各處。(谷1:21-28)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方濟會士在十九世紀後期取得葛法翁大片土地後,開始進行考察。在1905年,他們在這裏發現了一所猶太會堂的遺蹟。現存的遺蹟,經考證,最早只可能是來自主曆第三世紀。

不過,他們在1969年的發掘中,發現在這所會堂之下,有更古老的地基。換言之,這座第三世紀的猶太會堂是在某些建築物的遺址上重建的。一般推算這所會堂的前身,就是一座更古老的會堂。有學者甚至提出,前身的會堂,有可能古老到耶穌時代。不過,學界在這方面仍未有定論。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在此提一點有趣的細節。在其中一個入口的門樑上,雕刻了「אָרוֹן קׄדֶש」(音:ʼārōn qōdeš)=神聖約櫃,指的是每所猶太會堂用來安放《五書卷軸》(ספר תורה)的地方。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革乃撒勒


接下來,我們會到葛法翁附近,也在加里肋亞湖邊的革乃撒勒(Gennesaret)。按《路》所載,革乃撒勒海岸是耶穌召叫西滿(伯多祿)以及載伯德兩兒雅各伯和若望的地方(5:1-11)。另外,《瑪》也提到,在耶穌的五餅二魚奇蹟之後,步行海面的目的地,也是革乃撒勒(14:34-36)。

革乃撒勒算是個古城,在較舊約更早的文獻中也有提及,在銅器時代(主前3300至1200年)已經是個城鎮。其重要性,使得不少人也把加里肋亞湖稱為「革乃撒勒湖」(如路5:1)。此城今名:「Kibbutz Ginosar」。

在這古城中,我們會有兩個體驗。一是觀看耶穌時代的古船,二是在加里肋亞湖上遊船河。

耶穌時代古船




現藏於革乃撒勒的 Yigal Allon Museum ,這是一艘在1986年從加里肋亞西北面靠岸的海底打撈起來的古船。船身長27呎,寬7.5呎,深4.3呎。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船身大約來自主前40年(±80年),船上的陶瓷(煮食壺及燈台)以及船釘則大約來自主前50年至主後50年間。雖然船的年代與耶穌完全吻合,能夠讓我們推敲耶穌坐過的船可能是怎樣的;但無法證明這艘船本身是耶穌或宗徒們曾經乘坐過。

加里肋亞湖船遊


圖片來源: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加里肋亞湖,見證著耶穌與門徒們之間不少重要的事件。門徒們在湖邊的召叫(谷1:16-20;瑪4:18-22;路5:1-11);耶穌步行海面(瑪14:22-33);平息風浪(谷4:35-41)。最後,按《谷》《瑪》所載,耶穌在復活之後,要在他們之先回到加里肋亞,在他們初次見面的地方與他們再聚(瑪28:7;谷16:7;另見若21:1ff.)。


參考資料:

  • MURPHY-O'CONNOR, Jerome (O.P.). The Holy Land: An Oxford Archaeological Guide from Earliest Times to 1700. Fifth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 RAPP, David. Churches and Monasteries in the Holy Land. NY: Arcade Publishing, 2015.
  • 方濟會聖地監護處網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