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啟航
梁展熙
乙年復活期第四主日
善牧 為羊捨己
The Good Shepherd, by Ioannis-Xarilaous Vranos |
在上週的讀經一中,我們聽過了伯多祿在治好天生跛子,並對他說:「銀子和金子,我沒有;但把我所有的給你:因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字,你起來行走罷!」(宗3:6)之後,他對周圍驚奇不已的群眾所說的一篇講道。《宗》尚來不及告訴讀者這些群眾的反應,宗徒們卻已要面對另一難題。
此時,耶路撒冷的宗教(政治)領袖—「司祭、聖殿警官和撒杜塞人」(4:1)—因為伯多祿和若望在宣講耶穌,惱羞成怒而拿下了他們二人。想必大家還記得,暗裏密謀又煽動群眾要置耶穌於死地的,就是他們。被拘禁整整一天過後,這些領袖還召集人馬—「猶太人的首領、長老和經師都聚集在耶路撒冷,還有大司祭亞納斯和蓋法、若望、亞歷山大以及大司祭家族的人」(5-6節)—然後才開始審問伯多祿和若望,問道:「你們憑什麼能力,或以誰的名義行這事?」(7節)。
今天的讀經一,就是伯多祿(和若望)對他們這質問的回答。他們無畏地回答說:「這個人能健壯地站在你們面前,全靠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字,就是那位你們曾釘死,而天主卻使祂從死者中復活的耶穌基督」。當初那個為怕周圍人群眼光而三次不認耶穌的伯多祿,在重遇復活的主並領受聖神之後,已然蛻變成現在這個能夠在強權面前無懼地宣講耶穌的宗徒之長。某程度上,這本身已是一個由天主所行奇蹟。
但更無畏無懼的,還是伯多祿這次宣講的中心:耶穌基督。他無畏於招致殺身之禍,更無懼於顛覆人世間既定看法甚至概念。也許因為基督信仰已有近二千年的歷史,所以每當我們提到「牧人」時,富浪漫色彩的想像就會由然而生。然而,牧人是靠牧羊維生的。或更好說,他們是靠羊來賺錢的。他們牧羊,其實是為了到時候便剪去羊毛、榨取羊奶、甚至把羊賣掉來賺錢的。換言之,牧人的生命,是建基於羊的犧牲。
耶穌之所以是一位善牧,是因為祂這人世間的現實顛倒過來。祂捨棄自己的生命,自願成為犧牲,是為了滿全羊群的生命。牧人與羊群,已經成了一個共同生命體。甚至可以說,耶穌打破了所謂牧人與羊群之間的分野。牧人再沒有視羊群為求生工具,羊群也不再是牧人的資產。牧人認為,牠們的生命比自己的更重要。因此,這一次,是羊的生命建基於牧人的犧牲。這就是《若一》所說:「請看,父賜給我們多大的愛情!竟使我們得稱為天主的子女;而我們也真是天主的子女!」。
伯多祿也深明這道理。因此,他引用聖詠「匠人棄而不用的廢石,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來描述當時的情況。當時猶太信仰的領袖,自然是建造『上主宮殿』的匠人。他們卻拒絕了上主指定的那塊石頭,以為它是廢石而棄掉。有見及此,上主出手,化廢石為基石,並從而建造祂的新宮殿,由天主子民組成的基督奧體。
事實上,聖詠作者在他自己所處的困境中,已經體驗上主的無限慈愛:「我稱謝你,因為你俯允了我,將你的救恩賜給了我」。他的經驗不單使他能夠向自己的同胞呼籲:「請你們頌謝上主,因為祂美善寬仁,祂的慈愛永遠常存」,並使他明白到:「投奔上主,勝過依賴世人;投奔上主,勝過依賴權貴」。
權貴自然不消多說。世人,有時甚至是好友至親,也有為求自保甚至凡事只顧自己的人,即便世上未必多見。出於愛而完全不求回報,只為我們設想的,而且想得最好的,只有上主。只有為了讓羊群得生存而犧牲自己的善牧。
有趣的是,如果大家回到聖詠第一一八篇的脈絡,從其上文下理看來,這塊本來被棄的廢石而後來卻成為基石,指的是聖詠作者本人或聖詠作者身處的朝拜上主的團體。當然,教會傳統自伊始就把這篇聖詠應用到耶穌的死而復活。但無論如何,正如基督善牧不會讓自己羊受到傷害,大建築師上主也不可能讓任何石頭淪為無用的廢石。任何一塊石頭,只要願意成為天主設計圖所計劃的一部分,就總有其用。即使外表看來平平無奇,在上主手中,也能成為成就上主偉大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塊石。
在分享了善牧的捨身之愛後,我們豈能不受感動,不把這份愛溢流出去。誠如《若一》所勸喻的,我們既成了天主的子女,就要相似祂。要相似祂一樣,盡量培養自己以不計較的心情關愛身邊的人,以及有需要的人。要相似祂一樣,幫助遇到有困難的人,使他們能夠「因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字,起來行走」。讓世界透過基督徒感受到天主的美善寬仁,以及祂那份永遠常存的慈愛。只有這份愛,才能把仍在棧外的天主羊群,認出善牧的聲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