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教會脈搏】恆久古城 改革新風

【教會脈搏】

梁展熙

恆久古城  改革新風


天主教觀察者普遍相信,教宗方濟各當天在教宗遴選時當選,樞機團交托給他的任務之一,乃改革羅馬教廷(俗稱:改革梵蒂岡)(如見:[1], [2])。

然而,根據駐羅馬記者 Christopher Lamb 訪問所得,教宗方濟各並沒有視大刀闊斧的架構改變為優先,他反而集中注意力於教會在牧民上的改變,並從他身為教宗的身份開始。方濟各以一種十分個人的方式來推行他的計劃,很多時候是繞過傳統上的教廷架構和默契協議來工作。他的策略,通常是迴避他的對手,而非直接面對面應對。他把盟友留在身邊,但把對手留得更近。無論盟友還是敵人,都只能猜測他的下一步。

其中一號人物,是來自澳洲的 George Pell 樞機。雖然無論在個人風格和牧民取態上,二人都大相逕庭,但 Pell 樞機也堅定支持教廷需要改革。後來,教宗方濟各邀請 Pell 樞機到羅馬,主理教廷的財務改革。

另一方面,在教宗方濟各就職之初,建立了由九位並非來自教廷,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樞機所組成的諮議機構,即所謂的「C9」(nine cardinals)。

有教宗方濟各的風格也並不是無法拿捏的。我們可以從他在本年4月27日在第二屆國際公教進行會會議期間於梵蒂岡主教會議大廳的講話中看出一點端倪。片段如下:


教宗說:「我們永遠不應使用這句話:『事情一直都是這樣做的』。這句話,我告訴你們,是很壞的。我們總是要改變的,因為時代在變。唯一不變的,是那些本質上的事物。不變的是宣講耶穌基督、傳教的取態、祈禱的需要、培育的需要,以及犧牲的需要。這些是不變的。你必須找到方法,如何去實行,但這些是不變的。但『一直都是這樣做的』這句話,為教會造成了多大的傷害,並繼續對教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最後,教宗方濟各就任後頒佈的第一份來自他的通諭《福音的喜樂》中的一段話,也許既能體現他改革的風格,也指出教會體制是否健康的指標:

Yet even good structures are only helpful when there is a life constantly driving, sustaining and assessing them. (Evangelii Gaudium, No. 26)
即使架構優良也當以生命作驅力,藉以推進、支授及評估,只有這樣,架構才有用(《福音的喜樂》,第廿六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