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聖言啟航】 講『關係』的信仰?

聖言啟航
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卅一主日

講『關係』的信仰?




不少人認為,從信仰培育的角度看,《谷》可稱得上是「慕道者的福音」。一來《谷》的篇幅不長,是四部福音中最短的,只有十六章;因而不會對慕道者構成太大的壓力。二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谷》花了大部分篇幅都只是為了做到兩點:一)不斷向讀者提問:「耶穌是誰?」;二)藉不同事件一直在說明基督信仰的門徒之道;或以《谷》的措辭來說,人如何方能進入天主的國度。而今天的福音選讀,則是後者的最佳例證。

按《谷》的上文下理,此時耶穌已榮進耶路撒冷;換言之,數天之後就是祂的死期。「那時,有位經師前來問耶穌說:『全部誡命中,那條算是第一條呢?』」。這一句其實很值得玩味。首先,單從這一句看來,這位經師是來找麻煩。畢竟,在《谷》(以及其餘三部福音)中,經師們絕大部分都對耶穌不友善:他們懷疑耶穌(2:6),向門徒們講耶穌壞話(2:16),誣陷耶穌靠魔王驅魔(3:22),就門徒們不守潔禮之事質問耶穌(7:5)。按耶穌的默西亞預言,棄絕祂的,也包括經師(8:31;另參10:33)。尤甚者,在耶穌驅逐聖殿庭院中的商人後,設法除掉祂的,就是司祭長『和經師』(11:18),他們也質問耶穌權柄的由來(11:27)。到此,有經師走來問耶穌這道問題,不難令人預期帶敵意的情節,可事情卻出人意料。

禮儀從略的選讀首半句就開宗明義說:「有一個經師聽見了他們辯論,覺得耶穌對他們回答得好,便上前來,問他說⋯⋯」。簡介一下,按《谷》,耶穌榮進耶京後,先後與司祭長和經師(11:15-19)、司祭長和經師及長老(11:27-33)、法利塞人和黑落德黨人(12:13-17)以及撒杜塞人(12:18-27)起口舌上的衝突。換言之,這位經師是真心認同耶穌的,並不是虛情假意的來找碴的。

經師問耶穌:「在全部誡命中,哪條算是第一條呢?」。耶穌答說:「第一條誡命是:『以色列,請細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第二條誡命是:『你當愛人如己』。其餘的誡命都不比這兩條大」。第一條是來自申6:4-9,時至今日,仍是猶太人每天早晚都要唸的經文。某程度上,「以色列,請細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這一句也可算是猶太教的『信經』。第二條則取自肋19:18,全句:「不可復仇,對你的同胞,不可心懷怨恨;但應愛〔你的近〕人如己:我是上主」。視這句為整個梅瑟律法的核心,並不自耶穌始。按猶太口傳傳統,保祿的法利塞老師加瑪里耳的祖父—拉比希里爾(Hillel),有次被一個外邦人挑戰,說只要希里爾能在單腳站立跌倒之前就把梅瑟律法完全解釋給他的話,就皈入猶太教。希里爾以肋19:18為基礎答道:「你所憎惡的,不要對你的近人做:這就是整部 Torah (梅瑟律法);其餘的不過是註解;去學習吧!」(Shabbath folio:31a, Babylonian Talmud)。

細心的讀者也許馬上就留意到一點。經師明明只問一條誡命,怎麼耶穌答了兩條呢?很明顯,雖然耶穌認為第一條是最重要的,但即使如此,只有這一條仍然不足。祂必須補上第二條。換言之,耶穌認為,假若基督徒對旁人卻不聞不問,漠不關心,即使心中只想念上主,日夜誦經,也是不足的。
話說回來,其實「誡命」這翻譯也不完全傳神。從外文可看出,如英:「commandment」(>to command)、葡:「mandamento」(>mandar)、拉:「mandatum」(>mandāre),本身意思是「命令」,或柔和些的「吩咐」。最終,耶穌的意思是,基督徒之道,最重要的,還不在於守誡律。這並不是說我們不用守誡律,但上主最終看的,是人的心。我想,正正因此,耶穌覺得最重要的這兩個「命令」(或這兩點「吩咐」)中,要我們做的,是去「愛」。只著眼於守不守誡律的,並不是愛。

愛,必需付出,卻又不可以只著眼於付出,只計算自己付出了多少,而對方又付出了多少。因此,在經師認同耶穌的回答中,說道:「(這兩條誡命)遠遠超過所有全燔祭和祭獻」。以傳統定下來的既定儀式來對上主敬禮,是有其需要的,但這些到底是把我們對上主的愛—以及對世上其他人的關愛—外化的行動。如果沒有這份心意,那麼這些祭獻只會淪為徒具形式的空殻。

當然,從按《谷》所載耶穌在耶城的最後一週這脈絡來看,經師的這一點也有另一重意義。在猶太信仰中,祭祀只可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舉行。耶穌不僅在上一章驅趕了在聖殿外邦人庭院售賣祭祀用的牲祭的商人(11:15-19)。耶穌在下一章也將預言聖殿的毀滅(13:1-8)。天主出於對人的愛而成就的道成肉身,最終取代了只為守律法禮節而設的聖殿。這就是耶穌基督為我們開闢的天國之路。
要上路,我們需要的最重要裝備,並不是單純的守誡律,而是與天主、與身邊的人發展並保持良好的關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