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唔世界』的『世界仔』

聖言啟航
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廿二主日

『唔世界』的『世界仔』

當你被邀請參加婚宴時,千萬不要坐在首位,恐怕有個比你地位更高的人,也膺邀出席,那請你亦請他的便會來對你說:『請你讓位給這位貴賓!』你就只有含羞坐到末席去。相反,當你膺邀赴宴時,先到末席就坐,那請你的人便會走來對你說:『朋友,請到上座去!』這時,你在其他賓客眼中,特別有光彩」。

耶穌在今天福音選讀中的這番說話,在一般社交的場合中,雖看似教導不要在人前自視過高而招辱,但又像是一種心計上的計算:在人前刻意坐在較自己地位為低的座位,以求在主人家邀請上座時得到眾人稱羨的目光。問題是:(尤其《路》中的)耶穌,是要我們做個謀算人心的『世界仔』嗎?

如果我們細心留意的話,今天的福音(路14:1, 7-14)選讀略去了數節(2-6節)。換言之,在耶穌這番言論之前,發生了一件事。如果我們在這件事(以及耶穌在福音選讀中接著的教導)的脈絡中來理解這番話,也許才搞得懂耶穌的真正意思。

在耶穌一入席後,藉眼前病人而取進攻狀態,問按律法在安息日可否治病。法利塞人和法學士默而無語。按猶太律法,即使在安息日,也不可見死不救。換言之,耶穌認為那疾病是使人死的(=令人不能好好生活的),因此都應救治。但《路》沒有交代治療細節,因為作者這裏的用意不在這次醫治,而是背後的訊息。

法利塞人和法學士以律法守護者自居,對自己對律法的解讀自視過高,卻看不起其他的人,尤其是弱勢的、有需要的人。換言之,耶穌的用意,根本不在於宴席的上座與次座,而是人的尊嚴。耶穌只不過是藉宴席的機會,繞個圈來說話而已。

正是這個原因,耶穌話鋒一轉,就這樣對主家(相信也同時對在場的人)說:「當你請人食午餐或晚飯時,不要請你的朋友、兄弟、親戚或富有的鄰居,以免他們回請你時,你便獲得報酬。當你設宴時,要請貧窮的、傷殘的,跛腿的、瞎眼的;你這樣做,將會得福,因為他們無法報答你;但在義人復活時,你必會獲得賞報」。

很明顯,耶穌這裏講的不是家族或好友的聚會,而是社會名流或團體的社交宴會。古今中外,利益相近、階級相約的人會不時聚集宴會,而由不同的人作主家,彼此宴請,而增進情誼,或藉此打好關係而在社會階梯上向上爬,甚或藉此傾談一些互惠互利的事項,實屬常有。今天甲請乙,明天乙請甲,是社交上的不成文規定,也是彼此互惠互利。

人追求在社會地位上有所提升,本來無可厚非。但上述風氣一直發展下去,追求名利的人只會不斷追逐自己的名利,但對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對有需要的人麻木起來,甚至認為他們的是社會的負累。這樣,養尊處優的人的地位在不斷爬升的同時,卻把弱者和有需要的地位壓下寸。這是天主的國所不容的。

而且,當中牽涉中的不只是社會問題。上述的社交互惠做法,背後的信念是我今天宴客、或施恩、或行方便,是為在此世他朝有需要時得到回報。推而廣之,由於弱勢社群和有需要的人無法在此世回報,那麼人們也無需關顧他們甚麼。換言之,一方面,人們把安排世事因果的角色,從上主手中奪去,自己僭越起來;另一方面,人們只著眼於此世的互利回報,忘卻了來世才是真正的結賬時刻。可以說,法利塞人和法學士的社交方式,完全與他們相信的末世復活背道而馳。

說耶穌用意不在世俗智慧而在於對活出復活信仰的堅持,是有理據的。理據就在耶穌在今天福音選讀中的最後一句話:「但在義人復活時,你必會獲得賞報」。


在社會中,追求別人的認同,想獲得別人的尊重,是理所當然的,耶穌也不反對。關鍵在於,我們在追求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同和尊重的同時,有否同時關顧到那些無法靠自己得到別人認同和尊重的弱小和有需要者。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否在社會生活中活出我們對上主、對復活的信仰,能否以上主的視角來看待此世名與利的追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