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全力以赴

聖言啟航
丙年常年期第廿一主日

全力以赴



梁展熙


今天是2016奧運會閉幕的日子。這段日子而來,各國健兒在比賽中為自己國家的榮耀,盡力奮戰,但同時也展現出可貴的體育精神:贏的實至名歸,輸的雖敗猶榮。說到底,最重要的不是輸贏,而是有否盡力而為,問心無愧。在賽事上如是,在人生舞台上也如是。

坦白說,把人生比喻成賽跑,並不一定是好事,尤其當人們把不同背景出身的人生作比較的時候。因此,坊間(尤其鄰埠)一系列『贏在起跑線』的心態會應運而生,把孩子、家長,甚至社會迫到像是跑得喘不過氣來。然而,聖經中仍不乏把人生比作賽跑之處。今天的福音選讀則為一例。

有人問耶穌說:「老師,得救的人真是很少麼?」。這本來是個是與否的問題(Yes / No Question),毋須多磨,但耶穌卻的回答卻完全跳脫了是與否的框框。

耶穌的回答可分成幾部分。首先,「你們要設法由窄門進入。我告訴你們,將來有許多人想進入卻入不到」。這句話看似彷彿有得救之人甚少的意思,但這卻不是這句話的內容。耶穌藉此機會呼籲他的追隨者:「你們要設法由窄門進入」(澳門主日彌撒書)中的「設法」(思高:竭力;Difusora Bíblica: esforçar-se = to strain oneself),來自希臘語動詞「ἀγωνίζομαι」(agōnizomai)。這動詞本用於古希臘運動健兒競賽的語境,有「競爭、爭取」(to contest, to fight)的意思。

這一點,與《致希伯來人書》中的思想不謀而合。要「結出和平與義德的果實」的人,就要先經過「γυμνάζω」(gymnazō)。懂外語的人大約可能已猜到這動詞的本義,但我們先參考一下其他譯本。《澳門》譯:磨煉;《思高》:訓練;葡語DBexercitar。沒錯,希臘語動詞「gymnazō」也與古希臘運動員不無關係,指他們為在競賽場上爭取佳績所作的平日訓練。事實上,在讀經中出現了數遍的「懲戒」(見《澳門》及《思高》;DB: correcção),希臘原文是「παιδεία」(paideia),即今天「教育學」(或教學法)「pedagogy」的字源,本義是:指引人度負責任的生活的行動,即:培育、訓練、指導。換言之,這裏所指的並不是懲罰式的懲教,而是正面積極的培養。

但我們不是已受洗,已取得了天國的入場卷嗎?我們還需要訓練,還需要爭取些甚麼呢?要回答這問題,我們先要記得,耶穌講這番話的對象,是猶太人。猶太人認為,他們自出娘胎,他們就已得救,因為上主與猶太民族立了約。契約的甲方:上主,要拯救、賜福以色列,契約的乙方:以色列,要世代遵行上主的誡律,不得有違。這也是法利塞人視末世復活為理所當然的原因。換言之,耶穌真正的意思是,世上沒有人可以把救恩視作理所當然。儘管上主願意所有人都得救,但所有的人都要像在跑道上般盡力而為,方可到達窄門。可以說,窄門之窄,不在於其實際大小所限制的人數,而在於其外觀所產生的內心抗拒而可能限制的人數。

耶穌接著說的一段關於家主和門外不速之客的類似比喻的對答,內容相對直白:救恩的關鍵,不在於攀關係。即使曾與耶穌同枱食飯,或者耶穌曾臨在他們之中,也不代表他們就此即可把救恩視作理所當然。救恩雖與我們和天主之的關係不可分割,但我們的行為也同樣重要。

然後,耶穌特別提到以色列的先祖: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以及眾先知,是因為他們縱然都是人,都不是完美的,但他們一生掙扎,以求活出天主的旨願。因此,在新約中耶穌所許的之國的宴席中,仍有一席之位。反而那些自以為親自與耶穌打過關係的,反而只可食『閉門羮』,空手而回。


此外,耶穌這句話呼應著讀經一中依撒意亞先知對從巴比倫回鄉的以民的期許。以民(以及新以色列)的選民身份,不只是為其自身的得救,更是為彰顯上主光榮,以吸引天下萬民來朝。所以,自恃選民身份而把救恩視為理所當然的人,是不可略過耶穌最後的警告:「當注意:在最末的人中,將有一些成為最先的;在最先的人中.也有些成為最末的」。天主的國,絕對是個打破我們現有期許的國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