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新的盟約 心的盟約

聖言啟航
乙年四旬期第五主日

新的盟約 心的盟約


梁展熙

  今天的三篇讀經,好像是因為是四旬期中最後一個甲乙丙三年讀經不同的主日而特別為教友進入復活期作準備一樣,向他們闡釋基督事件的意義。所謂基督事件the Christ event),雖然也包括道成肉身的部分,但著眼點當然是落在耶穌的死與復活上。

  在今天的《若望福音》選讀中,我們讀到,連外邦人也慕名求見耶穌。由於禮儀截選所限,所以如果我們只靠參與禮儀來讀經的話,就只可猜想耶穌可吸引外邦人的原因──行奇蹟、醫病等。但其實不然。今天的福音選讀來自若十二章。在《若》的結構中,此時耶穌已榮進耶京(見若12:12-19)。所以,這些外邦人之所以慕名而來,大概是想一睹這位風靡整個耶京,讓整個耶路撒冷的人手執棕櫚口呼「賀三納」的人的盧山真面目。

  但重點還在後頭。在斐理伯和安德肋把這些外邦人帶到耶穌面前時,耶穌的說話是完全與這些外邦人無關的。基本上,祂說了個「麥死豐收,不死空留」的比喻,然後簡短的呼籲門徒追隨祂步履。不少人會把這比喻理解為那呼籲的理據。當然,這理解是完全對的;但我認為,那最多只是次要的。畢竟,這比喻應用在耶穌的門徒身上,乃遠不及應用在耶穌自己身上那麼合理的。再者,絕大部分基督徒因信仰而作的犧牲,絕大部分都不過是比喻般的「死亡」,如時間、金錢(獻儀或損獻)、心力等等,但並非真正的、血淋淋的死亡;但相反,對於已榮進耶京的耶穌來說,死亡正是祂要在數天後面對的。對耶穌來講,「喪失生命」(25節)是多麼具體的事!

  我還有一點理據。在打雷般的天外來音(28-29節)之前,耶穌說話中有這一句:「現在我心神煩亂,我可說什麼呢?我說: 父啊!救我脫離這時辰罷?但正是為此,我才到了這時辰」(27節)。由於《若》中並沒有山園祈禱的一幕,因此不少學者認為這句就是《若》的山園祈禱[順帶一提,「麥死豐收」的比喻也是所獨有的]。因此,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的這番說話,大有可能是對自己說的,然後得父的鼓勵與支持(28節)。[當然,一番話的目的是可以多於一個的,所以耶穌這番話同時是對門徒們說的也說不定]。

  說到此,大家自然會問,這些與「基督事件」何干?簡單地說,這是具體說明了基督事件將要進行的方式,以及其主角──按傳統神學說法:司祭並祭品──如何面對這件事。此外,今天的讀經更說明了「基督事件」的三大效果。

  其一,「基督事件」乃「這世界應受審判,這世界的元首就要被趕出去」的時候(若12:31)。如我在上主日所講的,這審判既可說是由天主施行的,但說到底是世人自己施行的。但無論人如何選擇,至少死亡不再統治這世界。死亡仍舊存在,但人至少可以選擇不要死亡。這點尤見於耶穌再次以「我從地上被舉起來」(32節)來形容「基督事件」。這描述當然令人想起梅瑟在曠野中所舉起的銅蛇(見戶21:1-9)。被毒蛇所咬的以民本來定必會因毒發而死,但現在梅瑟舉起了銅蛇。以民大可選擇不舉目仰望銅蛇而死,但至少他們現在可選擇仰望梅瑟銅蛇而得救。

  其二,「基督事件」所立的「新的盟約」(耶31:31),乃心的盟約。在巴比倫大軍壓境的時期被召為先知的耶肋米亞,在今天的讀經一中宣佈,雖然西乃盟約已被破壞[它是否得到修復,或是否繼續存在不屬此文範疇],但上主願意與以民再立新約。新約之新在於,盟約的內容不再是刻在石板上的文字,而是刻在人心中的。而要在人心上刻上東西,最有效、最持久、最深入肺腑的,莫過於愛。

  其三,當人正面地回應這份藉「基督事件」所彰顯的愛時,人首先感受到的是天主「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耶31:34)。這盟約首要處理的,正正就是妨礙神人關係的過犯和罪惡;因此,天主藉這新的盟約保證,祂會主動處理這些問題。


  的確,誠如《致希伯來人書》的作者在讀經二中所說的,耶穌,藉著「基督事件」,「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5:9)。我們可以做的,尤其在四旬期中,就是藉修和聖事,請求天主:「求你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詠51:12;本主日答唱詠重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