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初讀教宗聖方濟各宗座牧函《熱愛聖經》

 初讀教宗聖方濟各宗座牧函《熱愛聖經》


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以下名句(或諺語):「對聖經無知,就是對基督無知」(拉丁原文:Ignoratio Scripturarum, ignoratio Christi est.),但這句話出自何處呢?其實,這是聖熱羅尼莫(英:St. Jerome)在他的《依撒意亞先知書注》的導言中的一句話。聖熱羅尼莫對後世的貢獻,當然不僅僅是一些金句。活在主曆第四至第五世紀(約347年至420930日)的他,在花費一番功夫習得各聖經語言後,親赴聖地把整部聖經譯成拉丁語。而他所譯成的《拉丁通行本》(Latina Vulgata)成了天主教會內閱讀聖經的『官方版本』,直到上世紀初,天主教會才正式接受把聖經翻譯成原本拉丁語通行的地區的現代語言【按:在二十世紀前,天主教會多對歐洲和英倫等地區把聖經翻譯成通用語言有所保留,但接受將之翻譯成各傳教地區的通用語言】。


約大半個月前,在本年九月三十日,為紀念聖熱羅尼莫逝世1600週年,教宗方濟各頒佈宗座牧函《Scripturae Sacrae Affectus》(名稱中譯暫定為:《熱愛聖經》)。教宗在當日公開接見結束之前,提到聖熱羅尼莫「視聖經為他生命的中心,他稱得上是教會偉大聖師和教父」。教宗更表示,希望信友以聖熱羅尼莫為榜樣,「使在我們心內重燃對聖經的愛,以及與天主聖言親密地對話的渴望」。




改寫聖熱羅尼莫一生的一次神修經驗


教宗方濟各在與我們一起重溫聖熱羅尼莫的一生時,一開始就提到他人生中段的一次奇特體驗。有一次,可能是在主曆375年的四旬期期間,二十八歲的熱羅尼莫正發高燒,熟睡中的他作了一個夢。夢中他看見自己被拖行到一位判官主耶穌面前。後來的他記得,夢中他被問及自己的身份時,他答說他是基督徒。可是,判官馬上反駁說:「你是西塞羅派的人(Ciceronian),不是基督徒(Christian)」。


原來,自小在羅馬長大,學習拉丁語修辭學(Rhetorics),而且熟讀拉丁文學的名家經典。因此,他熱愛辭藻華美,文法高深的古典拉丁文學經典。然而,當時流傳的聖經《古拉丁翻譯本》(Vetus Latina)由於用詞單調、文法粗疏。當時對文學造詣要求極高的熱羅尼莫,自然看不上這在文學上平平無奇的《古拉丁翻譯本》聖經。


無論如何,這次經驗改寫了聖熱羅尼莫的一生,啟發他把整個人生奉獻給天主聖言,奉獻給基督。他盡力把聖經從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等原文翻譯時當時世界通用的語文:拉丁語,又為聖經各書卷寫注釋,為求讓愈來愈多的人能夠接觸聖經。




本地化(inculturation)的先驅


近數十年興起的通稱為「本地化」的思潮,其實就是如何讓一套外來的文化植根到一套本土在地的既有文化中的行動,即外文的「inculturation」。在教宗方濟各看來,聖熱羅尼莫把原文為希伯來和希臘語的聖經翻譯成拉丁語,即把希伯來-猶太和希臘文化植根到拉丁文化的一個「本地化」的成功例子。


然而,教宗指出,這並不是一個單向的,而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一方面,熱羅尼莫的古典拉丁文化底蘊造就了他的《拉丁通行本》聖經;另一方面,聖經中載有的救恩訊息,透過聖神的工作,同時又豐富了拉丁(羅馬)文化。而且,在這有如對話般的雙向交流的過程中,一個新的文化由此而生。所以,與其說這是「本地化」,不如更合適地稱之為「文化互融」。再者,教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認為這也是教會傳教行動的本質。


教宗方濟各指出,聖經在豐富不同文化的同時,不同的文化也在豐富著整個一直在共同閱讀聖經的教會。而這個雙向的交流過程,在閱讀(即使是翻譯版本的)聖經的過程之中,也可見一斑。某程度上,因應每個新的聖經翻譯版本而生的不同的宣講、理解和經驗天主聖言的不同方式,也會豐富聖經文身。這思想其實早在教會時代就已出現,見諸聖大額我略的名句:「Scriptura cum legentibus crescit」(=聖經與讀者一同成長;見《熱愛聖經》註腳46)。




系統地研習以及詮釋和解讀聖經的需要


聖經——天主聖言——首要是天主向人的自我啟示。從這角度來看,我們必須抱著謙卑服從的心來聆聽。然而,一些聖經章節並非人人一讀就能吸收。事實上,這即使是在聖經中也有不少例子(如見:依29:11;宗8:30-31)。因此,就有解釋聖經的需要。


當然,我們首先要懷著「信德的服從」(見羅1:516:26)來聆聽教會——代表著那生生不息的基督信仰傳統——對聖經章節的解釋。與此同時,教宗方濟各也指出,這並不等於我們只需要初動接收一些眾所周知的內容;相反,對聖經的熱愛也要求我們主動地付出努力去領悟天主聖言之中所蘊含的訊息。在這方面,聖熱羅尼莫也是我們榜樣。為了更好地讓自己同時代的人更好地理解聖經,他應用了當時有的所有系統性方法:掌握所有聖經語言,對不同手抄本進行小心分析和考證,仔細地進行考古研究等等,為讀者們提供所需的文化背景資料和釋經技巧來閱讀聖經。因此,教宗更指出,在各神學院教授各門聖經學科的重要性;畢竟,誠如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所教導的:「聖經乃神學的靈魂」(《啟示憲章》24)。


事實上,莫說聖經的研讀,即使是如何理解「聖經」本身,也是一大難題。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他的宗座勸諭《上主的話》中,就曾引用聖熱羅尼莫的說話,提出以基督在聖體聖血的真實臨在來比擬聖經的本質:「我們誦讀聖經,對我來說,福音就是基督的身體;聖經就是祂的教導。當祂說:『你們若不吃我的肉,不喝我的血』(參閱若6:53)時,這話雖亦可指(感恩)奧蹟而言,但基督的體血就是聖經的話,就是天主的訓誨。當我們前去領受(感恩)奧蹟時,如果有餅屑掉到地上,我們會感到不安。可是我們聽天主聖言時,天主聖言——基督的體血——傾注我們耳中,我們卻聽若罔聞,那是多大的危險」(《上主的話》56號)。


結語


在《熱愛聖經》的結語,教宗方濟各呼籲信友向聖熱羅尼莫學習,培養出常讀聖經的習慣。教宗尤其點出,現今世界缺乏對宗教——尤其是基督信仰——的認識;缺乏使人信服的詮釋者和把聖經與我們自身文化互融的譯者。因此,教宗尤其呼籲年青人,要開始起步去探索我們最偉大的寶藏——聖經。說到底,既然我們相信聖經是天主向我們啟示祂自己的最終極的說話(the definite Word),言則,假若我們不時常閱讀聖經,又怎能日益增進我們對祂的認識,並與祂相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