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7日 星期六

【聖言啟航】水 滅世與救恩


聖言啟航
梁展熙
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

水 滅世與救恩



Noah's Thanksoffering (c.1803) by Joseph Anton Koch.

四旬期,是禮儀年讓我們有四十天的時間,一方面重新準備自己,反省過去一年的思言行為,另一方面默想耶穌徐徐邁向十字架的路程,默想十架的奧秘,來迎接耶穌復活的大喜訊。這四十天的長短,主要來自按三部對觀福音所載,耶穌在開始祂的公開傳教生活之前,由聖神領進曠野,四十天齋戒,並通過魔鬼試探。

禮儀讓我們在今年讀的,是《谷》中的耶穌受試探。《谷》是三部對觀中最短的一部,當中就耶穌受試探一事的記述也最簡短。《谷》並沒有告訴我們,耶穌所受的試探為何。《谷》甚至簡短得沒有告訴我們耶穌有禁食一事,而只是說祂四十天「受到撒殫誘惑,與野獸同處,卻有天使服侍」。

四十天的時期,普遍認為是比擬以色列民在出離埃及與進入應許之地之間的四十年曠野流浪生活。有趣的是,禮儀在讀經一中讓我們聽到的,卻是諾厄方舟洪水褪去後的一幕。究竟洪水一事如何能讓我們更明白基督信仰的奧秘?

首次嘗試把兩者相連的,是《伯前》的作者,就曾以滅世的洪水來理解洗禮的水。也許會令一些讀者意外的是,《伯前》把洗禮的水與諾厄方舟的滅世洪水相比擬:「八人〔指諾厄一家〕渡水獲救。此洗禮預象,現使你們得救」(拙譯;3:20-21;參拉:id est octo animae, salvae factae sunt per aquam. Cuius antitypum, baptisma, et vos nunc salvos facit)。其一是我們跨過救恩的門檻,另一則是把(除方舟內的以外)全部有氣息的生物淹死的天災,兩者如何類比呢?

事實上,這兩節的希臘原文句法(syntax)複雜,學界因而對這句的意思尚有爭論。不過,至少有一點可以討論的。回想一下,洗禮是象徵我們(皆同基督)出死入生。這個死,就是淹沒的死。由此看來,洗禮的水象徵死亡的關口,其實並無不妥。而且,按《伯前》所言,洗禮「使我們得救」的方式,是「藉耶穌基督的復活」。這才是一切的關鍵所在。

更重要的是,第21節中間兩句的說法,乍看之下甚至出乎我們意料:洗禮的拯救「並不是除去肉身的污垢,而是向天主求一個好的良知」(non carnis depositio sordium sed conscientiae bonae interrogatio in Deum)。第一句當然不是問題,反而我們較少與洗禮聯想起來的,是第二句。何以《伯前》把經過洗禮而得的救恩與良知相提並論?這就要回到《伯前》第三章的上文下理。

今天的讀經二(伯前3:18-22),屬於《伯前》作者呼籲他的團體行善,並要跟隨天主的意願做人,行公義的部分(3:13–4:19)。更重要的是,作者在這部分中多次提到,不要怕因行應做之事而受苦。尤見於讀經截選所屬的段落(3:17-22)的開首:「若天主的旨意要你們因行善而受苦,自然比作惡而受苦更好,因為基督也曾一次為罪而死,且是義人代替不義的人,為將我們領到天主面前」(17-18節)。由於《伯前》的書寫目的,是在信仰道德層面上勸勉其讀者。由此看來,作者強調經洗禮而得救的人的良知的重要性,就很好理解了。

在一個小專欄中,當然無法完整探討基督信仰傳統如何理解良知(conscience)。但簡言之,良知就是天主刻在人心中善惡對錯準則。良知囑咐我們做好的事,做應做的事,避免做壞事及邪惡之事(見《教理》1776-1778)。簡言之,良知告訴我們在具體行為中天主的旨意(見《教理》1777)。耶穌在面對撒殫的試探時,便為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如何堅持依從良知的判斷,履行天主對祂地上生命所懷有的旨意。雖然《谷》沒有詳細告訴我們撒殫試探的內容,但從其餘兩部對觀可知,撒殫引誘祂為自己的口腹之慾、權力地位,以及超越人性的天主性身份所帶來的超能力而行事,而不以天主的說話和旨意為第一優先。可是,耶穌都以天主的說話(尋求天主旨意的首要地方)予以回擊。在克勝魔誘後,耶穌立心一意,逐步走向加爾瓦略山上的十架,最終成就了天主救恩史的高峰,也成了我們救恩的泉源。

今天讀經一以諾厄方舟洪水一事的結束為主題,也讓我們重溫這上主與人類所立的首個盟約。因為當時人心趨惡,大地遍佈人與人之間彼此傷害的暴力,上主最終按捺不住,決定讓一切生命氣息從大地上消失。不過,在洪水過去,上主最終決定,與大地立約,不再以滅世來處理人內心的惡念,並把自己的戰弓(bow;指彩虹〔rain-bow〕)放在彩雲之上,以作記號。從此,上主一次又一次以親自參與人類歷史,以勸勉來導引人類,最終道成肉身,以「身為義者卻代替不義之人而死」。這也是整個基督信仰的核心所在。

讓我們藉此四旬期,重整我們的內心,默想上主對人世間的愛,並堅強我們的良知—天主聲音之座,並日夕呼求:「上主,請指示我你的道路,教給我你的途徑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