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聖言啟航】 甲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 懂得聆聽的心 遠勝財寶黃金

聖言啟航
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懂得聆聽的心 遠勝財寶黃金


Luca Giordano: Dream of Solomon

人生在世的追求,言人人殊。有人追求名留青史,有人追求富可敵國,有人追求挑戰自己的極限。禮儀則藉著今天的讀經來點出,世上真正值得我們放在第一位的,值得我們付出一切去追求的,只有上主的智慧,只有體現天主上智的天主國度。

先看讀經一。達味的兒子之一,更是他王位繼承人的撒羅滿的「智者」形象之所以深入民心,全在於今天的選段(列上3:5, 7-12)。在睡夢之中,天主讓他許願:無論他要甚麼,天主都會給他。天主的這大方舉動,也許並不只是因為祂疼愛撒羅滿,更是因為祂疼愛祂的以色列子民。也許撒羅滿心裏也明白這一點,他向上主許願,要「一顆慧心,好能治理祢的百姓及判斷善惡」(9節)。

上引的中譯,無論《思高》還是《澳門教區彌撒本》都雷同,葡譯也差不多(參《Difusora Bíblica》:「um coração cheio de entendimento…」)。然而,如果對比一下希伯來原文的話,我們會發現,句中「心」這個名詞的形容詞,並不是「慧」或「有智慧的」,否則其希伯來原文會是「ḥāḵām」=有智慧的,或「bînâ, tĕḇûnâ」=有悟性的)。可是,該形容詞的原文其實是「šōmēaʿ」,本義是「會聆聽的、懂得聆聽的」(listening)。教會現時主要的英譯本《NAB》就譯得更為切合原文的意思:「為此,請賜祢的僕人『一顆懂得聆聽的心』(a listening heart),去治理祢的百姓,以及去判斷善惡好壞」(列上3:9)。

當然,「懂得聆聽」或絕對的一個人在成長路上逐漸變得有智慧先決條件。沒有人一生下來,呱呱落地的時候,就有智慧的。儘管一個人先天資質如何絕頂,如果在成長路上自小沒有聆聽父母師長的教導,長大後在遇到難題時沒有聽取同儕的意見,相信也很難有智慧到哪裏去【小聰明和大智慧自然是完全兩碼子的事!】。

我之所以要花這些篇幅來說明這個翻譯問題,想指出的是其實是:並不是說一個人懂得聆聽就有智慧,但一個人不懂得聆聽就肯定得不到智慧。對基督徒來說,這聆聽分別有上下兩個方向。其一,向上聆聽,這一方面自然是指聆聽上主的聲音,尤其是記錄在聖經之中的天主聖言;另一方面,當我們身處某一組織、構機,或系統中,我們都必須懂得去聆聽(或更好說懂得去聽懂)在上級(或長輩)的說話。其二,是向下聆聽。當我們在某一組織、構機,或系統中成了有權作決定的人的時候,必須懂得去聆聽下屬(或晚輩)的意見和聲音,甚至是勸諫。當然,有時候,在面對一件大事的時候,人愈多,立場愈多,意見也就愈多。在聽完不同的聲音之後,最後懂得聽取哪一個意見,更是大智慧。撒羅滿王的兒子及繼承人勒哈貝罕就是個典型的反面教材(見列上12:1-24;按:這是個相當有趣的故事,唯篇幅所限,於此不贅)。

重要的是,撒羅滿只求一顆『懂得聆聽別人的心』,因此「上主大為喜悅」。他不單止不為一己私利,只求百姓的福祉和尋求善惡對錯而向上主提出願求;而且,這時候的他,完全不以自己為中心,不把自己的旨意(甚或想像)視為對百姓的好,而是願意虛心聆聽。只有這樣,他才能夠治理好這個龐大的民族(參列上3:9)。

撒羅滿既然願意聆聽上主以及臣下,他人生的其他方面自然亦事事順遂。他的壽數、財富、勝利等等,也會自然而至(見13節)。後來以色列民的智慧傳統,注重的也是這一點:聽從上主的訓示,對待晚輩和下屬也不以自己為長上而自恃,誠心待人。這樣善度一生的話,人生其他的方面也會隨之而順利。因為,這就成全了上主為人類所預定的計劃。

這思想,在天主教的社會訓導傳統裏,漸漸發展出其中的一項原則:「輔助性原則」(the principle of subsidiarity)——「較高層的社會不應剝奪較低層社會的權限,以干預其內部生活,反而應在必要時支持它,並幫助它與其他的社會組成分子,在行動上取得協調,以促進公益」(《天主教教理》第1883段)。簡言之,一個社會或團體的運作,主要的運作方向是由下而上。只要屬下能力所及,長上不應干涉屬下權責範圍內的運作。即使屬下力有未逮,長上的任務是出手協助,使其能夠得到所需的能力和支持,而不是取而代之。《教理》認為,這種行使權力的方式,正是世上在位者效法天主如何善用權力的做法:「天主並不願意把一切權力的行使單獨保留給自己。祂分給每一個受造物,運用其天賦的能力,可以行使的職分。這治理的模式應在社會生活中加以仿效。天主治理世界的態度,証實了祂對人自由的極端尊重,這態度應能啟發人間團體統治者的智慧」(1884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