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聖言啟航】 丙年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 邁向世末 現在行動

聖言啟航
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邁向世末 現在行動




John Martin: “The Last Judgement” (1853). In: Tate Britain.

我們來到了禮儀年的末二主日,尤其清晰的是禮儀的用意:讓我們面對此世終未的課題。對《路》作者所屬的教會團體對來說,他們面對著教難(外在的危難)以及背教(內在的危難),他們需要的是堅守基督信仰宣認的鼓勵。這些內外的逼迫就是天主對人類歷史施行審判的前奏,屆時祂將讓義人成義,並毀滅不義的人(見讀經一)。就在《路》成書前數年發生的耶路撒冷被羅馬軍隊所攻陷,聖殿被毀;以及基督徒當時要面對的苦難,就指明了人類『歷史』的終結。然而,基督徒毋須驚恐:聖神—天主的力量和智慧—與我們常在,來護衛我們。舉凡堅守信仰的人,定必得救。福音選讀中的另一個思想,是警告讀者不要〔因為等待得不耐煩的緣故而〕隨便跟隨任何人。在宗5:36-37,《路—宗》作者提醒我們有關特烏達以及加利肋人猶達的事。我們也許可以從猶太人在主曆66年揭竿起義反抗羅馬統治的叛亂的角度來看。由於已經厭倦了等待基督的再來,一些基督徒被引誘去跟隨一些裝扮成默西亞的人所發起的運動。有見及此,《路》勸勉其讀者,只應等待光榮的基督再來;並且要在等待的同時,成為祂在世界上、在社會中的見證人。

時至今日,這勸勉仍然有效。現在仍有不少人渴望親眼看見(他們所想像的)『神之國度』馬上臨現,或是不知怎的就跟隨了現代社會中各式各樣的救世主主義。有些人以為日新月異的科技足以拯救人類,又有些人深信政黨政治可以使人脫免一切凶惡。另有一些人,更單純地以為物質就可以使人生活美滿幸福。其實,在這一切『誘惑』之上,我們需要的,是只有藉著基督透過聖神才能得到的恆久堅實的基礎。藉著祈禱,以及藉著持久不倦地實踐真正的愛德(而不是一些宗教狂熱行為),天主聖神會在我們內日益深化,並使我們堅定地面對那些聲稱是為人類歷史、人類生存的最終意義的一切。的確,就像耶穌以及祂同時代的人能夠在頹垣敗瓦和朝代更替之中看清楚,無論多厲害的人的謀算,只有天主才是人類歷史的主宰,我們也不能讓任何人或任何事物阻礙我們去看清楚這一點。即使人在認為必要之時推翻一個政體以另立新政,但人也不應以為這樣就能夠自行決定人類歷史、人類存在的終極意義。事實上,我們所有的作為都不過是暫時的,不能永久;然而,我們仍應盡力爭取,藉著我們每一個暫時的、此世的行動,來讓天主的國度降生人間(incarnate)。
因此,推動我們行動的,不應該是憤怒和怨恨,而是愛德。

不過,另一個極端也不可取,就是翹起雙手甚麼也不做。既然甚麼也不恆久,那麼,落手落腳做事還有甚麼意義?假若一個人真的如此思想的話,言則他連飯也不用吃的了;反正,早上吃過早餐,中午人又會再肚餓。事實上,《致得撒洛尼人後書》要處理的,也是類似的問題。得撒洛尼城的信友以及基督的再來很快就到【像明天或後天般隨時會到】,因而甚麼也不作,反正世界都要終結了。《得後》中卻義正辭嚴地說:「誰若不工作,便沒有飯吃!」(參讀經二)。保祿提到自己賴以維生的工作,並決心不要成為別人的負擔,作為得城信友的表樣。我們甚至可以把努力工作視為維持整個杜會的生命的大事,無論是文職的、勞動的、科研的等等;一以蔽之,各司其職的讓社會好好運作,盡量使社會中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能順暢,直到天主自己才知道的那一天來臨為止。

或許也有人會說:改善制度也是多餘的,反正不久改善了的制度也會腐壞,屆時又會有更新的制度將之取代。回應這樣的心態,保祿宗徒的說話同樣有效:凡是這樣說的,他也不該吃飯,反正他吃飽了之後不久又會再肚餓的了。記著,保祿說了,凡不工作的得撒洛尼信友,都不該有飯吃。舉凡那些不願意為把制度改善得更好而努力的人,就該不讓他使用前人努力,時而嘗試又時而爭取才得到的今時今日的相對較為完善的制度。

功業,即使可能短暫,也有其意義。儘管不是永恆的(因永恆只在彼岸),但也是實實在在的。我們出於愛德所做的事,無論是微觀的幫助個別有需要人士,抑或是宏觀地改善制度上的缺失,都體現出(incarnate)我們對天主公義國度的那份渴望。更重要的是,整個人類歷史,所有人類生命的意義,也只盡在此國度之中。向著這目標,日夕深耕細作,此中就是生命恆久堅實基礎的開始,也就是我們在今天集禱經中求天主使我們樂於實踐的「為天主的忠實服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