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聖言啟航】 丙年常年期第廿四主日 —— 天父・等待著每個人回家

聖言啟航
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廿四主日

天父・等待著每個人回家




Link

假若要用聖經中的一句話來總結今天的福音甚至整個主日禮儀的話,我相信最適合—儘管今天的禮儀並未引用—的是:「我豈能喜歡惡人的喪亡?──吾主上主的斷語──我豈不更喜歡他離開舊道而得生存?」(則18:23)。

先看《出》(讀經一)。自上主決定要從埃及奴役之地處解救以色列子民開始,祂就已稱他們為「我的百姓」(見出3:7, 10, 12; 5:1; 6:7; 7:4, 16, 26; 8:16, 17, 19; 9:1, 13, 17; 10:3, 4; 12:31)。事實上,上主向以色列的「我的百姓」的稱謂,是訂立或緊記祂與他們之間的盟約的表現。當上主藉梅瑟之口向以色列宣講—按上主與他們之間所立的約—該做甚麼和不該做甚麼之後,上主說:「我必住在你們中間,做你們的天主,你們做我的百姓。我上主是你們的天主,是我領你們出離了埃及地,不再做他們的奴隸;是我打斷了你們軛上的橫木,令你們昂首前進」(肋26:12-13)。

可是,在金牛事件發生後的剎那,上主震怒。我們可以在祂對梅瑟說的話裏,感受到祂的怒火:「你下山去吧!因為你從埃及引領出來的百姓已經變壞了」(出32:7;讀經一)。留意,於此上主不再稱以民為「我的百姓」,甚至要與以民出離埃及一事劃清界線;祂反而稱以民為:「你〔梅瑟〕從埃及引領出來的百姓」。面對這情況,梅瑟馬上哀求上主息怒,稱以民為「祢〔上主〕的百姓」,並重提上主對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所起的誓;上主這才退下怒火。

今天的新約選讀更深層地揭示出上主的本心。在《路》十五章所載的三個比喻中,上主無需任何人提醒祂所起過的誓。祂全心傾向所有離開祂道路的人,正如那全心去找那迷路了的一隻羊的牧人,也有如那翻箱倒籠去找那遺失了的一個銀幣的主婦。

由此可知,天主的取態是:凡是好的,就讓之按其方向繼續走下去;凡是出了錯的,就需要去注意。醫生並不是為那些正常的人而來的,而是為病人而來的。當然,並不是每個人的心態都是一樣的。「精英主義」的心態是:心機應該花在那些「好」的人身上,以及那些能夠產生效果、有收穫的人身上;花在別的人身上的,不過浪費時間而已。既然他們是走失了,就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吧。把他們從我們的地域、範圍、視線中驅逐出去吧。然而,天主的心態是全然不同的。對祂來說,即使只是拒絕一個人,就等同於拒絕所有人—整個人類。這就是祂的原則。因此,祂急切渴望任何一個人回頭,即使是最卑微的那個,即使是最鄙賤的那位,甚至那曾與豬同住的人【按:豬對猶太人來說是個極大禁忌】【註:《路》第十五章的第三個比喻—浪子回頭—禮儀從略】。畢竟,那都是祂的子女,儘管他們自己已忘掉了這份尊榮。天主從不會忘記自己的子女(參耶31:20;依49:15)。面對著難搞的人,我們總喜歡趕走他們(或至少打發他們離開)了事,又或者靠壓制和遏止,總之『無眼睇』、『無眼屎乾淨盲』。相反,天主會選擇與對方修和,重修舊好。

保祿就深明這一點。一如他在《弟前》開首所寫的,他曾經是主追隨者的迫害者。但天主的恩寵是無窮無盡、無邊無際的。藉著基督,這恩寵使他重獲新生與愛德。耶穌來是為拯救罪人(見路十五章等),而保祿就曾經是罪人的佼佼者(弟前1:15)。可是,保祿卻因而一轉成為罪人悔改得救的最佳模範,並從而開展他使命的首要項目:與天主修和、與別人修和。

既然天主特別關心(preferential option)那隻走失了的羊,難道祂不會對那留下的九十九隻羊更有關愛之情嗎?只有小氣的人才會這樣猜度上主。難道天主不應為那死而復生、失而復得的人而歡慶(見路15:32)?難道自己整個的人生都能與天父一起,不就已經是一份深切的喜悅了嗎(參路15:31)?難保大兒子之所以一直留在父親身邊,只不過是為了禮教而言,卻沒有無分情誼。假若真是如此,那麼,這也是時候讓大兒子明白到,自己在內心深處也早已離開了父家,並是時候要真心回到祂那裏。如是者,這場歡宴,也是歡迎他『回家』。

離開了自己的家,離開了社群,離開了社會主流的人,他們背後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天主願意接納每一個人。假若我們只顧思慮自己忠信於天主有多長時間了,怎麼那人曾經長時間如此浪蕩,一悔改回來就能得無比恩寵而認為他不堪當(其實是替自己的長時間忠信覺得『不值』)便心生怨懟;那時候,『離開了』就是我們這些自己以一直忠心留守的人。原因很簡單,因為那樣的心態突顯出對天主心意的不解。到最後,祂希望的只是,每個人都能像聖詠作者心中所想的:「我要回歸我的父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