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聖言啟航】 丙年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 傳佈主愛・廣結善緣

聖言啟航
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傳佈主愛・廣結善緣




Marinus van c. Reymerswaele, (1490/95 – after 1567).
“The parable of the unjust steward” (c. 1540).
Vienna,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沒有人可以同時侍奉天主而又同時侍奉錢財(見路16:13)。有不少人,雖然遵守了儀式上的規誡,一條不漏;但事實上,他們的內心與天主之間的距離堪比天淵(見依19:23)。《亞毛斯先知書》(讀經一)就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這些人確實遵守著初一(新月)和安息日,停止了買賣;然而,他們內心卻一直想著如何繼續壓榨窮困和卑微的人,心懷著無止境的貪婪:直到要連麥糠都要賣得出去謀利。如此待人,就算如何頻密的獻祭,如何時常祈禱,也是徒然:他們的所作所為,天主斷不會忘記!不過,當窮困的、被壓迫的人走到上主台前時,祂必然會將之舉揚(見〈答唱詠〉)。

這段讀經警告我們,純粹為了錢財而追求錢財,到頭來只會是一場空。錢財是我們帶不走的(參路12:16-21;還記得今年第十八主日中那以為自己賺夠了,可以建糧倉等食過世的富翁嗎?),錢財反而可能會使我們落入失去救恩的悲劇結局。推論去下去,如果整個社會都只是為了「經濟理由」—謀利—才為別人提供服務,會變成怎樣呢?

耶穌在今天福音敘述中所講的比喻,乍聽之下讓我們以為耶穌鼓勵我們做人要市儈:有一個人,在因為管理不善而快要被炒魷魚之前,犯下了不少做假數的罪行,為日後鋪好後路。這怎會是耶穌想要我們學習的『榜樣』呢?但沒錯,耶穌確實想祂的門徒們學習此人。他可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呢!我們要學習的,並不是他的不義行徑,但要學習他那樣:要有遠見。與路第十二章的那個農主相比,他對自己的景況清楚得多:他的職位快將不保,他要馬上行動。也許在耶穌的時代,祂確實聽聞有人曾這樣做。耶穌明白到,這些「黑暗之子」—從此人的做法的道德判斷來說—遠較那些光明之子來得精明。要警覺到錢財終究不是人生的穩陣的依靠,因而抓緊機會多利用錢財來廣結善緣。這才是箇中的訊息。

而我們最應該為了未來而賺取的朋友,就是天主(見路十二章:要在天主前致富)。我們如何可以賺得天主呢?就是透過那些最弱小的弟兄姊妹們。在審判的那天,判官要看的,就是我們行了多少善。當然,我們並非要靠做愛德來收買天主,來購買天國。不過,透過把人生的重點放在那最決定性的事物—即天主,美善的父—從而轉化我們活出人生的心態,並藉著天主,我們使自己日益肖似祂。這才是最重要的。讓我們坐言起行:慈悲如同天父。無怪乎耶穌認為,這不義管家的『出路』就是:為之後的生活結交朋友。

那麼,對我們來說,為了之後的生活(=〉永生)而要結交的朋友是誰呢?《路‌》在前兩章已將之陳列了出來: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或總的來說:貧困弱小的、有需要的人。他們正是獲邀參與那永恆盛宴的貴賓(見路14:12-14, 15-24)。我們有很多機會去利用「不義之財」來賺得這些朋友。金錢、財富,本質上是不義的嗎?這不好說。金錢當然可以用於做善事,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是正面的。即使是把財富投資於對社會發展有利的事業,如:製藥業,也是好事。然而,與此同時,即使所謂中性的(neutral)使用金錢,由於當金錢聚集成資本時,其本身就會成為一個不斷產生金錢的系統,而新生的金錢價值(=利潤)或多或少來自對勞動力的剝削。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不是執意行善,財富(資本)或多或少都會對人類社會(從以滲入到人的生活)產生某種的負面影響【雖然,反過來說,沒有經濟誘因,人類社會根本沒有運作動力;由此說來,財富也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價值】。由此,在這個比喻的語境下,籠統地把金錢和財富稱為不義,也是有其因由的。簡言之,財富的運行無法完全避免對某些人在一定程度上的剝削,這一點與基督信仰所提倡的愛德有一定的互斥性。【順帶一提,因上所述,教會支持所有政府實行有效而合理的「資源再分配」;見:《天主教社會訓導編》303, 355, 363】

讀經二的選讀,接續保祿宗徒就自己被派往外邦人中間的修和使命的反思。為了宣揚這份修和的精神,他強調,要為團體祈禱,為謝恩而祈禱,並且要因著為所有人祈禱。身為基督徒,我們要活出我們對團結合一和彼此修和的追求,使自己成為所有人的中間人(mediator),就像基督藉祂自己的苦難和死亡來為所有人與天主,以及所有人之間,製造一個修和的契機。保祿的最後一句話尤為重要。許多人是每天(或至少每主日)都祈禱敬禮參與彌撒,但卻心懷怨恨。然而,保祿卻教導我們,基督徒祈禱之後其中要實踐出來的一點是:「不再發怒和爭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