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聖言啟航】 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 —— 毋忘上主

聖言啟航
梁展熙
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

毋忘上主



十二世紀初濕壁畫〈The Temptation of Christ by the Devil〉
西班牙 Ermita de San Baudelio de Berlanga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在歐洲不少國家的城區,這星期天是嘉年華節。這是由於古時四旬期(以前俗稱「封齋期」)連續四十天都沒有肉食供應,而且懺悔補贖氣氛嚴謹,故古人欲在此前最後玩樂一番而來的民俗風情。

現代人的心態是「『玩』在當下」,但禮儀的讀經安排卻完全相反。按《申》的敘事,整部《申》其實就是梅瑟在帶領以色列民走過四十年曠野之路,到達應許之地的『門檻』並蒙主寵召之前所作的最後訓言。所以,禮儀略去了的本章(申廿六)第一節,梅瑟如是說:「當你進入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作產業的土地,佔領後住在那裏時⋯⋯」。換言之,禮儀面對四旬期的心態,不是趁尚有時間而玩樂一番,而是把希望放在四旬期完結之後,基督徒也能在到達應許之地後,把本靠上主恩賜大地才結出的果實的首批回饋上主的慶典。

四旬期讓我們想到以色列民從埃及出谷,四十年曠野遊浪,幾經波折和跌盪才得以踏進應許之地。推而廣之,上主曾經參與自己子民歷史發展,並持續不斷地看顧著他們。縱使路上充滿難關險阻,祂也會「俯聽我們的哀聲,垂顧我們所受的苦痛、辛勞和折磨」。上主更會「以強勁的手、伸展的臂」引領我們,走過我們人生的重重曠野,最終踏足在上主為我們每個人所應許的福地之上。

可以說,在四旬期的開始,禮儀已鼓勵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其完滿的時刻:逾越節。誠如讀經二中 保祿宗徒在《羅》中所言,基督信仰的核心就是:「天主使祂〔=耶穌〕從死者中復活」。這生命力的解放所帶來的喜悅,所值得的慶祝,完全由讀經一中的慶典和感恩所預示。

耶穌自己也親身經歷了四旬期。祂再一次經歷了上主子民過去的經歷。首先,耶穌知道麵包的誘惑(參戶十四),但祂緊記著天主的教導:「人生活不只靠食物」(申8:3)。留意,耶穌並沒有極端地認為人生活完全不需要食物。相反,耶穌的反應指出了祂的底線:我們是否要為了『麵包』,而漠視甚或傷害天主(的說話或祂心愛的創造,尤其我們的近人)。回到梅瑟在《申》八章所說的話,也許我們更能明白耶穌這回答的真正意思:「幾時你吃飽了,應感謝上主你的天主,因為是他賜給你這樣肥美的土地。你應小心,別忘記上主你的天主⋯⋯你心裏不要想:『這是我的力量,我手臂的能力,給我造就了這樣的財富』。你應記得上主你的天主,因為是他賜給你得財富的能力」(10-11, 17-18節)。

耶穌也知道金牛(別的神,包括金錢財富)的誘惑(參出卅二),但祂也以天主的話來回應:「你當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只可欽敬祂一個」(申6:13)。祂也知道一種更為(假裝)高尚虔誠的誘惑,就是『信靠』(實是利用)天主的德能來走捷徑;但針對這種誘惑,梅瑟的說話也是一記當頭棒喝:「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申6:16)。《申》六章可算是猶太信仰最早期的信仰宣認(大約相當於我們的〈信經〉),尤其是第4節:「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上主」。事實上,雖然這裏耶穌所受的是兩項性質各異的試探,但祂的回答表明,回應這試探所需的心態是一樣的。甚至可以說,也與回應第一項試探應有的心態相近:「那裏〔=應許之地〕有高大壯觀的城邑,而不是你所建造的;有充滿各樣寶物的住宅,而不是你裝滿的;有蓄水池,而不是你挖掘的;有葡萄園和橄欖樹林,而不是你栽植的;──當你吃飽時,你應留心,不要忘了領你由埃及地,為奴之家,出來的上主」(申6:10-12)。

耶穌所受的三項試探,《路》和《瑪》的次序不盡相同。在《瑪》中的最後試探,是朝拜魔鬼;而在《路》中,則是所謂的「耶路撒冷的試探」。但從《路—宗》的神學觀來看,耶穌所受的三項試探是層層遞進的。《路—宗》的整個結構:《路》以耶穌單程徐徐前往耶路撒冷受難升天暫告段落,《宗》接著敘述初生教會從耶路撒冷開始擴展至大地四極。因此,在《路》中魔鬼最後把耶穌𣊬間帶到耶路撒冷(=走捷徑,因祂這樣就無需經歷沿路大大小小的挑戰和困難)並提出要讓耶穌在聖殿掉下而不死,事實上就是要誘惑耶穌放棄整個以無罪之身死而贖世的工程。當然,耶穌也成功地抵抗了這項誘惑,並沒有去試探上主,反而展現出對天主的絕對信心。

的確,如今天頌謝詞所讚:「基督四十天的嚴齋,樹立了齋戒的模範」。但今天的禮儀選讀讓我們明白,這齋戒的真正意義,在於戒絕置自己的好處先於天主的意思,戒絕為自己可以走捷徑或趨吉避凶而『信靠』上主,並戒絕在自己成功之時把上主一直潤物細無聲的祝福忘得一乾二淨。簡言之,就是要緊記:「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上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