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有得解!』001
究竟聖經是不是『一本』書?
梁展熙
--------------------
主內各位,很高興在望德堂區通訊第一期同大家見面。相信大家平時在閱讀聖經時,定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有些姊妹弟兄有時更會因為這些問題而對聖經敬而遠之。有見及此,身為取得了聖經學學位的本人,希望略盡綿力,䀆力為各位解答對聖經的疑問。此亦為本欄的主要目標。共勉!
---------------------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講『去買〔一〕本《聖經》先!』,或者『打開〔一〕本《聖經》睇吓先!』。我們直覺上都會認為《聖經》就是『單一』的一本書。這樣的直覺,更被現代書本的印刷釘裝所強化——有封面和封底的,合起來就是一本書。問題是,究竟這直覺是否準確?
其實,答案很簡單。只要大家翻開《聖經》的目錄,就會發現,《聖經》的結構,在章節之上,還有書卷,而各書卷亦屬不同分類:有「紀」、「先知書」、「篇」、「福音」、「書信」等等。這些分類,有些只是來自中文命名,並不算是真正的門類分別;另外一些則真是體裁上的分類。這些,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詳談。
從目錄可見,《聖經》是由「舊約」和「新約」兩部分組成。「舊約」有書四十六卷,「新約」有書二十七卷。整部《聖經》有書共七十三卷。由此看來,與其說《聖經》是一本書,不如說《聖經》是這七十三本書卷的合訂本。在這意義,基督信仰的《聖經》可與中國儒家的《四書》作類比。《四書》並不是『單一一本』書,而是南宋時代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四本書合訂而成。當然,《四書》的情況比較容易理解,畢竟顧名思義,那就是由四本書合成的,但單看中文「聖經」一詞,是不可能直接理解到那是由七十三本書合編而成的,但只要看外文其實便一目了然。《聖經》的外文名詞「the Bible」,是來自希臘語「ta biblía」,是名詞「ton biblíon」(book;書)複數名詞,意思是『多本書卷』(books)。
意識到《聖經》其實是由很多本書構成,對我們來說有甚麼意義呢?我想,最重要的,是要我們重新思考一個慣性心態: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聖經》中找到「一個」答案。其實,《聖經》本身就同從藉其滋養的基督信仰一樣,都是一個多元的整體。換言之,由於《聖經》本身是一體但多元,因此,就同一個問題,我們在其中是可以找到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答案。舉例:在政治制度的選擇來說,君主制是否優於聯族制呢?《撒慕爾紀上卷》第八章)持有既支持又反對的立場。
就這一點,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上主的話:論天主聖言在教會的生活及使命中》裏有所闡述:「單從歷史或文學的角度看,聖經固然並非一本書,而是經歷一千多年寫成 的許多文學作品的彙集,而且個別書卷中也不易找到一個內在的連貫性;相反,各書卷間更出現明顯的張力。這點在我們基督徒稱之為舊約的希伯來聖經中,已經是 如此。當我們基督徒把新約及其經書,當作解釋希伯來聖經的鑰匙,把後者解作引 至基督的途徑時,這情況尤其如此」(Verbum Domini, §39)。
與此同時,由七十三卷書所組成,就個別問題立場有「明顯張力」的《聖經》,教會卻一直視之為一個整體,因為《聖經》是同一個天主把同一個自己向人類啟示的途徑(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啟示憲章》第2號)。天主這個自我啟示的過程,從原祖父母開始,並在基督內完成(見:《啟》§§3-4)。
《聖經》是一個整體,但絕對不只是單一的一本書。當中所載述的,並不是為我們解決所有問題的標準答案(key answer)。相反,《聖經》所記錄的,是一個團體——天主子民——不斷就一些人生大哉問在千百年來不斷反思的過程。閱讀聖經很多時候並不能成為幫助我們解答問題的捷徑,而是讓我們日復一日地融入這個千百年來一直反思天人關係的傳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