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義人若瑟

聖言啟航
甲年將臨期第四主日

義人若瑟



梁展熙

 
El Greco,
“San José con el Niño”
[St Joseph and the Christ Child],
1597-99.
Capilla de San José, Toledo.
無論是在禮儀或藝術層面,我們都會把《瑪》和《路》的耶穌誕生敘述合併起來。身為母親的瑪利亞,以及她的手抱孩兒,自然成為焦點。不過,《瑪》卻走不同的路線。在《瑪》中,主角人物其實是若瑟。與《路》不同,在《瑪》中,從天使那裏接收上主訊息的並非瑪利亞,而是若瑟。瑪利亞確實常被提及,但她卻沒有任何行動;反而在每個關鍵時刻,都是若瑟在遵行天主的說話。當他對瑪利亞的身孕起疑時,他聽從天使的說話,娶她入門。在黑落德準備大開殺戒時,他在夢中得到天使指示,便起行逃往埃及避難。及後,他三度得到指引,舉家遷回納匝勒。每一次,若瑟的行動,都讓聖經得以應驗。因此,讓我們今天把鎂光燈投射在他身上,仔細地了解一下若瑟這人物。

一般來說,一個人獲稱為正義的人(義人),絕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也許因此,當我們讀到《瑪》稱「若瑟是個義人」時,我們會聽不出當中的不祥之兆。在猶太傳統,以及在希臘-羅馬社會中,所謂的正義,就是守法,而且是達到恪守不渝的程度。而這樣,就使若瑟陷入兩難的困局。

這困局在我們慣用的中譯本中未必容易發現。希臘原句:δίκαιος ὢν καὶ μὴ θέλων αὐτὴν δειγματίσαι(拉Vulgatacum esset iustus et nollet eam traducere):他『雖然』是個一直嚴格依法生活的猶太人,『但同時』不想瑪利亞在人前受辱。簡言之,這兩句的關係並非「因果複句」,而是「轉折複句」。
具體點說。一方面,無論若瑟和瑪利亞的婚約是如何訂立的(指腹、媒妁),即使未婚妻突然懷有他人骨肉,他也不願公開羞辱她。這也許是出於愛,但更可能的是出於憐惜。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若瑟是個「好男人」。

但另一方面,既然若瑟清楚自己從未與未婚妻同床,但她竟已身懷六甲,則(至少從正常情況來看)必然得出這是她與別人苟合所得的結論。根據《申命紀》:[但若夫家]「發現少女真不是處女,就應將少女領到她父親家門口,本城的人應用石頭砸死她」(22:20-21)。換言之,如果若瑟把瑪利亞婚外得孕一事張揚,她可不只會受辱,更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很明顯,若瑟本性純良,並不希望事情會走到那地步。因此,他心中的計劃是「暗暗地休退她」(見申24:1)。問題是,即使瑪利亞兩母子保得住性命,由於古時對單親母親並不友善,他們母子倆往後的日子也只會是坎坷窮困的。

正是若瑟不知如何是好時,上主的使者來幫他一把,而他也毫不猶豫地決定依照使者的指示行事。儘管若瑟一生遵行載於梅瑟律法中的天主誡命,但看來已別無選擇的處境卻使他信靠上主的旨意。他明白到,(至少)這一次,天主要求的正義,與他一直認為的有所區別:照顧瑪利亞,以及她腹中胎兒。

我們呢?我們又有否留意上主的使者?正如若瑟曾依靠梅瑟律法生活,我們也正確的靠著一套原則和規則來活出我們的信仰、我們與天主之間的關係。然而,縱使這些規範是很有價值的,縱使當中傳達著上主的旨意,它們無法涵蓋人生所有的處境。我們也總會有不知所措的時候。

若瑟一直培養自己成為義人,但上主派遣給他的使命所要求的,是十分不一樣的。若瑟把他自己對所謂正義的理解交給了上主,然後接受了對正義的新理解。說起來,這與依納爵神操中一首頗著名的詩歌《Suscipe》不謀而合:Quidquid habeo vel possideo mihi largitus es; id tibi totum restituo, ac tuae prorsus voluntati trado gubernandum(=凡我所有,俱汝所授。全奉還汝,盡交汝手,任由支配;見《神操#234》)。若瑟對正義的新理解,讓他成為首批為天主國服務的人。至於我們,只要經過這樣的轉化,今天同樣可成為基督使命的僕役。


最後,雖說《瑪》和《路》的耶穌誕生敘述各自獨立,但也互相呼應。瑪利亞和若瑟對天使訊息的回應十分相似。他們二人都獲勸勉,不要害怕那未知的將來。他們都獲告知,一切是聖神的工作。他們二人,在聽過天主聖言之後,都坐言起行了。聖誕將至,讓我們使基督再次藉著我們再臨人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