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

【聖言啟航】 丙年常年期第七主日 —— 欲父施於己者,先施於人

聖言啟航
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七主日

欲父施於己者,先施於人




今天福音選讀中的「你們應當慈悲,如同你們的父那樣慈悲」,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沒錯,這就是教宗方濟各為2016慈悲特殊禧年所定的主題—「如同天父,滿懷慈悲」—的出處。雖然慈悲禧年轉眼已逝兩載,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再需要待人慈悲。相反,耶穌勸勉是不限時限的。換言之,祂對我們說的是:「你們無時無刻都應當慈悲」。

耶穌首先對祂的聽眾說:「你們應該愛你們的仇人,善待惱恨你們的人;應為辱罵你們的人祝福,為傷害你們的人祈禱」。這乍聽之下與世間一般人的做人哲學完全相反,所謂:「有仇不報非君子」。即使孔子也反問他的弟子:「以德報怨,則何以報德?」(參《論語・憲問第十四》)。然而,想深一層,確實也只有美善和博愛可化解仇恨,只有祝福可化解辱罵,只有為人祈禱才能使他不再傷害別人(因為只有天主能夠改變人的心)。

值得玩味的是,耶穌直截了當地把祂這第一段話的訊息總結了出來:「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對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對待別人」。耶穌的潛台詞是:『難道你們沒有仇視過別人嗎?你們沒有惱恨過別人嗎?你們沒有辱罵過別人嗎?你們沒有傷害過別人嗎?那麼,難道你們不曾希望過別人願意以愛和美善來化解你心中的恨?又不希望別人會原諒自己曾經的辱罵和傷害?』。己所欲者先以待人,並不算是慈悲的全部,但至少是慈悲的開始。因為這背後隱含的,是一個人至少意識到,自己是需要得到慈悲的。

接著,耶穌連續的三個反問句相當具說服力:「若你們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有甚麼功勞呢?/若你們只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你們有甚麼功勞呢?/若你們只借錢給那些有希望還債的人,你們有甚麼功勞呢?」。耶穌的訊息其實很簡單:世上的其他人,即使那些並不(未)跟隨耶穌的人,不也在做同樣的事嗎?那麼,若你們待人與他們無異,則跟隨我有甚麼意義?

關鍵在於,對耶穌來說,這與其他人無異的待人心態,問題出在哪裏?耶穌也直白說明:「就是罪人也借錢給罪人,為能全數收回」。真正的問題在最後那句:「為能全數收回」。耶穌以借錢為例子作切入點,其實在對我們作更深層的反問:「若你們去愛,只為能全數收回那愛;那真的是愛嗎?/若你們去善待別人,只為能全數收回那份善待;那真的是善待嗎?」

到此,相信大家(包括我自己)也不禁問:愛人而求被愛、待人好而求人待己好,甚至(只)憎恨那些憎恨自己的人、(只)傷害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這種以眼還眼、善惡報還的心態有何不妥?的確,那是此世待人接物的常規。如果只從此世的角度來看,也許並無不可。孔子也說:「以直報怨」。從此世的角度說,這是合理的。不過,耶穌馬上會交代,祂要從別的層次看待人、事、 物。

耶穌的角度就是天主父的角度:「你們應當慈悲,如同你們的父那樣慈悲」。具體上說,天主父的慈悲是怎樣的呢?按照耶穌在《路》的形容:「祂連對待忘恩和和作惡的人,都是仁慈的」。也許《瑪》的記述更為傳神:「衪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瑪5:45)。【順帶一提,上兩週我們看過,各福音書雖然各按其『牧民需要』而採用了不同的神學角度甚至敘事場景(settings),但在整體的福音訊息宣講上是完全可以彼此呼應的。此即為一例】。

耶穌的呼籲,要身體力行的話,確實不容易,而且與我們熟練的此世的待人處世之道是背道而馳的。所以,按《路》所載,耶穌在說今天福音選讀的段落的開始,就直白地稱祂的聽眾為「你們這群留心聽講的人」(參拉:vobis ... qui auditis)。在所有福音書中,這裏是唯一一處耶穌這樣稱呼自己聽眾的。換言之,這番話是特別說給那些「留心聽耶穌講」的人。至於我們願不願意至少嘗試成為這樣的人,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決定。

耶穌的呼籲,是要我們肖似天主父。但到底我們為甚麼要體驗天主父的心情呢?保祿宗徒就這個問題作了一個深入的神學反思。一以貫之:「那出於土的怎樣,所有屬地的也怎樣;那出於天的如此,所有屬於天的也如此」。耶穌之所以不想我們按此世的處世之道待人,是因為我們不再屬於泥土;祂之所以呼籲我們學習天主父,是因為我們已然屬於天。

再者,耶穌也不是單純地要我們放棄對此世人生的希望和喜樂,任由別人傷害和踐踏自己。相反,耶穌要在我們心中建立的,是對天主父的信靠:「⋯⋯ 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也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或更好說,我們希望天主父如何待我們,我們最好就如何對待別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