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展熙
乙年基督聖體聖血節
愛的代價
"The Last Supper" by Sieger Koder S.J. |
在教會禮儀現時的措辭中,中譯版本較好的一點,是我們通常會完整地稱今天的慶節為:「基督聖體聖血節」。在外文中,卻多數只把今天簡稱為「Corpus Christi」(=基督聖體〔節〕)。可見,某程度上,就基督的奧蹟—感恩聖事—而言,在教會傳統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聚焦於聖體的方面。
按《谷》所載,耶穌先拿起麵餅祝福說:「你們大家拿去吃,這就是我的身體!」然後,在分給宗徒們吃了之後,才再拿起酒杯說:「這就是我的血,新約的血,將為眾人傾流⋯⋯」然後,又分給宗徒們喝。大家有否發現,在祝福酒的時候,耶穌才清晰明確地說明「新約」。
當然,一方面,體血合為同一奧蹟。這一點無庸置疑。但另一方面,耶穌的做法,似乎呼應著舊約以色列民的傳統。這一點,讀經一為我們展示得相當清楚。今天所選讀的《出》,所記述的是上主與上主選民—以梅瑟為代表—建立西乃盟約的過程。最終的結約環節(to seal the covenant),是把一隻宰祭的小公牛完全放血,先把一半灑在祭台上。然後全體天主子民在聽畢約書之後,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凡上主命令的,我們都樂於服從和遵行」。接著,梅瑟把另一半的牛血灑在全體人民身上,並對他們說:「看,盟約之血,這盟約是上主根據上述一切話語,與你們訂立的」。
由上可見,西乃之約是透過血來建立(seal=蓋印章)的。上主與以民雙方的結約身份,是因為各沾半隻宰祭犧牲的血。然而,按福音所載,耶穌所立的新約之新,在於祂是立約的一方(天主),同時又是立約的另一方(人),祂也是建立新約所需的祭品(的血),祂更是雙方的代表和立約儀式的雙方執行人。祂的血「更能潔淨我們的良心,除去死亡的行為,以便〔使我們〕事奉生活的天主」。因此,早期基督徒更從中反思得出結論,認為基督乃「新約的中保(mediator)」。
此外,由於耶穌基督自願而且無償地獻出自己作為祭品,取代了公牛的位置;因此,這立約儀式本身也成了一項祭祀。因為耶穌集祭司和祭品於一身,使這祭祀成了「完美的犧牲」。所以,祂所成就的救贖,即「補贖舊約的罪過」,效力能夠持續到永久;而且,這祭祀行動,自然也就是一勞永逸(once-for-all)的了。
以基督聖血所確立的新盟約的完美,確實遠遠超過西乃盟約。一方面,西乃盟約的局限在於種族,它只包括以色列子民。另一方面,西乃盟約的不完美在於其法律條文主義,只著眼於可見的行為以及外在的儀式。相反,基督新約的無限超性,在於其普世性:每一個人,無論種族貧富,皆可成為天主子民的一份子。基督新約的完美,在於其穿越性,直達每個人的內心,藉著寬恕釋放良心的歷史包袱,透過赦罪淨化每個人的良心。
在猶太信仰傳統中,「血」具有神聖的地位。他們認為,人和動物的生命,就在血之中:「不可吃血,因為血是生命,你不可將生命與肉一起吃」(申12:23)。由此推論,血中的生命就能夠產生其祭祀宰獻的效果:贖罪。《肋未紀》說:「肉軀的生命是在血內,我為你們指定了血,在祭壇上為你們的生命贖罪,因為血具有生命,故能贖罪」(17:11)。換言之,罪人的救贖,是祭品的犧牲帶來的。是甚麼驅使耶穌自願地,不求回報地走上加爾瓦略山上?是天主對人的愛。
《谷》提醒我們,耶穌以祂的體血所立的新約,有其末世向度:「我老實對你們說:我再飲這葡萄汁了,直到我在天主國裏喝新酒那天」。天主國來臨的確實日期和時間,的確無人可知,但我們可按照耶穌的教導,為使人間日益肖似天囼作出貢獻。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效發天主對人的愛。
人們最容易感受到愛的日子之一,是婚禮。在英國哈里王子的婚禮中,主禮的美國聖公會大主教孔茂功(Michael Curry)的講道頗發人深省。他先引用已故人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牧師的一句話:「我們必須發掘愛的力量,愛救贖人的力量。而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便能夠更新這個世界。因為愛,是唯一的方法」。他接著解釋道:愛之所以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因為世界的源頭,是來自愛。人的生命是為了去愛和被愛而受造的。而愛的源頭,就是天主。因此,一首大家也許都耳熟能詳的基督信仰傳統讚美詩有以下一句:凡有真愛的地方,天主就在那裏(Ubi caritas est vera, Deus ibi est)【註:有說這是更古老的措辭】。
有人曾說過,耶穌開展了一項在人類歷史上最具革命性的運動,祂展示出天主對世界毫無條件的愛,並呼籲人們去活出這份愛。這樣,他們改變的不單只是他們自己的生命,也幫助改變整個世界的生命。
愛是無私的,是不以自己為中心的。只有帶著犧牲的愛,才能夠救贖他人;只有無私的愛,才能改變生命。我想,這就是今天基督聖體聖血節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