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啟航
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倚風兼雨宿流鶯
在《谷》中耶穌第一句宣講的話就是:「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罷!」(1:15)。自此之後,耶穌一直以祂的驅魔和治病等來展示天主國在祂身上的臨在。在今天的福音選讀中,耶穌卻開始透過祂的宣講來讓我們窺探天主國的本質。
乍聽之下,我們對耶穌用來描繪天主國的比喻耳熟能詳。這是十分好的。不過,太熟悉的感覺有時反而讓我們察覺不到,一方面是耶穌所承傳的猶太信仰傳統,另一方面是耶穌宣講中的獨特之處。那麼,就讓我們先從祂所繼承的舊約傳統開始。
今天禮儀所選的讀經一,就是這傳統中的例子。細讀之下,我們就不難找到耶穌在今天福音選讀中的比喻與厄則克爾先知的比喻之間的相同之處。厄則克爾複述上主的話說:「我要從高大的香柏樹梢上摘下一條幼枝,又從幼枝的尖端折下一根嫩芽」。一株樹枝上的一顆嫩芽,這是何其微小的東西!可是,上主卻接續說:「我要親自把這嫩芽種在一座高山上,栽植在以色列的峻嶺上。它要開枝結果,成為一棵壯大的香柏」。如此細小的東西,上主卻能使之成為另一棵高大的柏樹,並因為上主種植的地點—高山,使它能夠高聳入雲,使它能夠健壯得可讓「各種飛禽安居其中,各種小鳥棲息於它的蔭影下」。
在《谷》中,耶穌則把天國比擬為一粒芥菜的種子。耶穌取其意為世上最小的種子,在種下之後「卻比所有菜蔬都大;甚至長出椏枝,使天空的飛鳥能在它的蔭影下棲息」。意象上與厄則克爾的說法如出一轍。
為了如斯美好的天主國度,歷代有數之不盡的基督徒先賢為之奉獻犧牲。這是非常值得令人敬佩的。然而,我們不應把天國的成長和發展視為自家的事業,在計算中以為天主國度有了多少的進展,是靠著自己怎樣的工作,如何的規劃;今天耶穌藉比喻提醒我們,我們絕不可「貪天功為己有」。
耶穌在今天福音選讀的另一個比喻中,把天國比擬為一顆撒在田地裏的種子。無論撒種子的人或睡或醒,不分畫夜,「那種子都在發芽生長,而他並不知其所以然」。最後,「當這些子粒成熟時,他便派人用鐮刀收割,因為收穫的時期已到」。
這並不是說基督徒甚麼都不用做,以為只作時下俗稱的『佛系』基督徒便可。非也。假若沒有了撒種子的人,耶穌的比喻就不能說下去了。同樣,假若在收穫的時期,撒種的人只懂翹起雙手望天打掛,那麼已熟的子粒只會慢慢變壞腐化,一切也成枉然。
那麼,我們該如何撒種呢?保祿宗徒給了我們很好的方法。在上主日的讀經二中,我們聽到了保祿對格林多城的基督徒說:「我們既然具有經上所載的:『我信了,所以我說』那同樣的信心,我們也信,所以也說」。但只憑口講,顯然不足。因此,在今天我們聽到的部分中,保祿勸勉他們說:「我們處於肉身也好,脫離肉身也好,都要設法悅樂天主」。當然,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眾人,終究都要去到基督的審判臺前,按每人肉體所行的善惡,領受相稱的報應」。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呼應著厄則克爾先知和耶穌所說的比喻描寫。
無論厄則克爾還是耶穌,都把天國比擬成一棵高大的植物。他們並沒有把天國比擬成以利刺保護自己的植物,也沒有把天國比擬成靠花香美色來吸引昆蟲為它自己播種的植物,更沒有把天國比擬為依附為老樹身上吸收的養份來生長的寄生植物。相反,天國這棵高大正直的柏樹,或長出椏枝的芥樹,因著其高大而來的樹蔭,是為在路上飛到累了的小鳥停下來歇息時有所遮蔭而生的。厄則克爾先知甚至明言:「這樣,田野間所有樹木都承認我是上主」。
最後剩下的問題是,撒種者是如何收割的呢?這裏牽涉到兩個層次的解讀。一方面,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以言以行向世界廣撒聖言的種子,把全地引歸基督一牧一棧,這是不辯自明的。另一方面,今天的讀經二藉保祿勸勉格林多城基督徒的話來提醒我們,基督徒麥粒的成熟收割時刻,最終是在我們「脫離肉身,與主同住」的那一刻。用一句中文諺語來說,就是「未蓋棺焉能定論」。
然而,保祿宗徒卻鼓勵我們,要「滿懷信賴」。原因藏在禮儀截段之前的數節。保祿明白,我們人活在此紅塵俗世,彷如以民當地從聖地被充軍巴比倫一樣,人也從天主那裏被充軍於人世間。人「苦惱嘆息」不斷(見格後5:2,4)。雖然人無可避免地要面對基督審判桌,但天主已「給我們賜下了聖神作抵押」(5節)。因此,讓我們與聖詠作者同唱:「上主,稱謝祢的恩惠,多麼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