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聖言啟航] 甲年耶穌升天節 ------ 離開仍在旁 有愛便有祂

聖言啟航
梁展熙
甲年耶穌升天節

離開仍在旁 有愛便有祂


The ascension - Peter Rogers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已來到復活期快結束的時候。今天的四篇讀經(把答唱詠也算進去)都與今天的禮儀主題息息相關——耶穌升天。讓我們順著禮儀的順序,來把四篇讀經都稍為談談。

禮儀的傳統把耶穌升天的日子定在祂復活後的四十天,但「四十天」這期間,在整部《新約》中,則只出現在今天讀經所截選的部分(宗1:1-14)。即便是在《路加福音》中【按:一般相信《路》與《宗徒大事錄》出自同一人之手】,行文也暗指耶穌是在復活的同一天升天的(見路22:36-53)。然而,這四十天的等待期,完全符合《宗》的寫作目的。這段相處時間能讓門徒們重新振作,畢竟他們中絕大部分人都曾在耶穌被捕後拋棄了祂,離祂而去了。更重要的是,這段相處時間讓初生教會有機會去處理一個當時基督徒們相當關注的問題,就是耶穌何以遲遲還未再來:「主,是此時要給以色列復興國家嗎?」(6節)。這未必一定是門徒們的說話的逐字紀錄,但肯定清楚地表達出他們的疑惑,就是:天主下一步將會做甚麼,以及祂何時會做這事。提出這些問題,其實都是人之常情。不過,耶穌最看重的,似乎並不是事情的時機,而是基督徒如何可以得到必需的裝備:門徒們要靜候聖神降臨。正如《路》記述耶穌在臨升天時一剎對門徒們所說的:「看,我要把我父所恩許的,遣發到你們身上;至於你們,你們應當留在這城中,直到佩戴上自高天而來的能力」(路24:49)。

作為對讀經一的回應,禮儀為我們選取了《聖詠第四十七篇》。在古以色列國的時候,這本是一篇在新君登基時所用的讚歌。的確,古人時常把天主想像成一位端坐在天庭御座的君王,居高臨下的看顧著地上的統治者。尤其在有新的君王——古人以其為天主在世的代表——登極的時候,或者慶祝君王登極週年時,這樣的圖像更是盛行。學界估計,這篇聖詠大概就是為這類慶典而創作的。這篇聖詠頌揚天主為萬國的統治者,並呼籲世界萬民接受天主的統治(見5-7節)。

在今天的禮儀脈絡下,這篇聖詠的另一重意義自是不言而喻:基督登基於天主父的右邊。在基督信仰傳統中,多有視耶穌升天為基督加冕為王的慶典。在這一天,祂榮登御座,運用天主的王權,統治天主所創造的一切。

耶穌升天對基督徒生活的意義,《致厄弗所人書》的作者以三節的文字來仔細解釋了:「祂對我們虔信的人,所施展的強有力而見效的德能是怎樣的偉大。正如祂〔=天主〕已將這德能施展在基督身上,使祂〔=基督〕從死者中復活,叫祂〔=基督〕在天上坐在自己右邊,超乎一切率領者、掌權者、異能者、宰制者,以及一切現世及來世的可稱呼的名號以上」(厄1:19-21)。而且,「〔天主〕又將萬有置於祂〔=基督〕的腳下,使祂〔=基督〕在教會內作至上的元首」(22節)。換言之,《厄》的作者在說,雖然我們的肉眼未能看見基督,但祂已成了萬有的元首;雖然這統治並未完全彰顯出來,但我們應帶著信心和希望,靜待這統治達致圓滿。並與此同時,以言以行的為基督的教導作見證。

今年是甲年,因此禮儀為選取按《瑪竇福音》所載的耶穌升天一段(瑪28:16-20)。不過,《瑪》的記述與《路—宗》的(至少在行文上)不盡相同。按《瑪》所載,耶穌的升天是發生在加里肋亞,而不是在耶路撒冷。按《瑪》所載,耶穌在復活後的一段短時間後升天的,大概是在門徒們按祂指示從耶路撒冷回到加里肋亞(見瑪28:10;另見谷16:7)後的時間。最明顯的,是《瑪》視耶穌升天為基督信仰團體——教會——誕生的一刻。事實上,在整部《新約》中,只有《瑪》明明白白地指出耶穌有意建立教會,並明文囑咐祂的門徒們去為人付洗。在耶穌升天之時,按《路—宗》的說法,門徒們只是抬頭呆望天上,不知該何去何從;但按《瑪》所載,則有耶穌給他們清楚的指示,下一步該如何做:「去使萬民成為門徒」(瑪28:19)。

自此刻起,基督徒的使命,便是去讓萬民誠心悔改,接受洗禮,並教導萬民去遵行祂所吩咐我們的一切(見瑪28:20);也就是身體力行的為基督「捨己為人的愛到底」的『統治』作見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