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聖言啟航】 甲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 基督:人生的真光

聖言啟航
梁展熙
甲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基督——人生的真光



人人都說,肉眼乃靈魂之窗。然而,人的肉眼是否真的能夠看穿表象,見到靈性的真實?若否,我們又該如何獲得這份真實。這就是串連起今天各篇讀經的主題。

今天的讀經一取自《撒慕爾紀上卷》,是上主揀選達味為以色列君王,並由撒慕爾為他傅油的一幕。從禮儀的角度看,這篇讀經滿足了縱横兩個向度的意義。橫向來看,就是把四旬期各主日的讀經一依次順序閱讀,我們就會讀到整個舊約救恩史的重要里程。這安排特別是為了候洗者的緣故,因為四旬期的甲年主日讀經,即使只乙、丙年,只要堂區有候洗者,都可改用。把六個主日的讀經一排起來讀,我們就可看到天主如何在以色列民的歷史裏一步步的為人類的救恩作好準備。其中的一步,就是為達味傅油。

從縱向角度來看,讀經一呼應著福音選讀—天生瞎子復明。後者可算是『眼盲心未盲』的一段記述,前者也是異曲同工。人以自己所認為的所謂『最好條件』來篩選人,往往選不到天主早已預備的—也就是最適合的—人選。尤其值得大家細味的,是《撒上》作者如何『賣關子』的高超手法。這位候任君王的名字,作者一直隱藏。一次又一次撒慕爾(以及讀者)以為已經找到人選,結果卻又一直落空。即使最後他人出場了,名字卻一直隱沒。直到最後,要傅油的一剎,讀者才獲告知,這位君王的名字就是:「達味」。

為了呼應讀經一,禮儀選了聖詠第廿三篇。這毫無疑問是最受歡迎的聖詠之一。禮儀的選擇,大概是因為聖詠之中牧人與羊群之間的和平相處,彼此各安其份。在禮儀的脈絡中,這篇聖詠強調出達味—天主所揀選的牧人—會好好地牧放祂的羊群。我們甚至可以想像,達味詠唱這一句來祈禱:「〔祢〕在我頭上傅油,使我的杯爵滿溢」(詠23:5)。換言之,就是以色列民羊群的牧人達味也承認上主是他的牧者。

與「是否真的看得見」這個主題相連的,自然是「光明與黑暗」;畢竟,沒有光,又如何看得見?今天選自《致厄弗所人書》的讀經二,就這樣轉向新的主題。這是一封寫給外邦基督徒團體的信。在作者眼中,他們的過去(=皈依之前)乏善可陳:「你們從前一片黑暗,現在在主內卻成了光明」(弗5:8)。在信友內心所發出的光芒,是十分美麗的。作者更鼓勵他們,把這道光芒向別人綻放。這篇讀經的結束,相信來自一首十分古老的初期基督徒聖歌,呼籲所些睡著了的(=已離世的)的人,去向基督—給予他們光芒的那位—致候。

從今天的禮儀脈絡看,讀經二與福音選讀之間的主題相關。《若》中所載的是一個天生肉眼失明,後得耶穌治好得而復明;而《弗》作者要表達的,則是一群天生靈性上失明、活於黑暗中的人,現在終於能夠以清明的心眼看見光明。

雖說我們慣稱《若》這一幕為〈耶穌治好天生瞎子〉,但其實耶穌使他復明的情節不過是整段敘述的開始而已。整章《若》第九章餘下的部分,也就是今天福音選讀的餘下部分,是展現出耶穌的這個『奇蹟』(=標記;sign)對於天生瞎子的家庭、朋友、以及他自己所產生的效應。

聖史若望並沒有隱藏他想要藉這段記述來表達的要點。他把肉眼的失明與靈性的失明作對比。事實上,很多人都十分喜歡的聖歌〈奇妙救恩〉(Amazing Grace)第一段末句「瞎眼,今得看見」(Was blind, but now I see),就是取靈感自今天的福音選讀:「那人回答說:『祂是不是罪人,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我曾是個瞎子,現在我卻看見了』」(若9:25;短式從略)。

就如上主日的福音選讀一樣,今天的這段同樣有段用於慕道期的久遠歷史。通過了甄選禮的候洗者,現在【儘管今年因疫情而另有安排】為復活期領受聖洗聖事作最後準備—考核禮,以驅除任何妨礙他們接近基督的事物,並堅強他們追隨基督的決心。把這兩個主日的福音一作比較,發現那撒瑪黎雅婦人追隨了基督,那天生瞎子也一樣成了基督徒。更出乎意料的是,如果我們細心留意的話,那天生瞎子從未向耶穌求過神蹟,他的信德之恩也是在他復明之後才產生的。然而,他的信仰宣認,同樣鏗鏘有力:「主,我信」。

今天的禮儀選讀,並不僅僅堅定那些準備洗禮的人,也提醒我們這些已經領受聖洗聖事的人:跟隨基督,就是除去了靈性上的失明,治好了心盲。在這四旬期內,讓我們借基督教導的真理之光,看出我們自身的軟弱、不足、缺失、過份等等。我們也許由於各種原由,未曾向耶穌求過明目之恩,但只要我們願意張開雙眼,基督定會讓我們看見光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