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聖言啟航】喜樂與希望

聖言啟航
梁展熙
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

喜樂與希望

這主日,教會傳統稱之為「喜樂主日」。「歡樂」這主題貫穿各段福音選讀,或現或隱。有充軍旅居巴比倫的以色列民因回到家鄉耶城而歡樂,有瑪利亞在《讚主曲》中所表達的歡樂(見答唱詠),以及保祿堅持要得撒洛尼的基督徒無論在任何時刻都要喜樂。要馬上指出的是,今天所慶祝的歡樂,並非簡單的從正向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的喜樂,而是因為我們覺察到上主大能照顧的徵兆。

上週的讀經一,取自《二依》,先知作者呼籲以民修好曠野中的路,讓流亡的同胞回鄉。今天的讀經一則取自《第三依撒意亞先知書》(依五十六至六十六章)。這部分成書於主前第六世紀末至第五世紀初,即流亡以民剛回家鄉後不久。回家鄉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但家鄉當下的現實,卻仍與《二依》所描述的有一段距離。畢竟,家鄉不是世外桃源,要親身建造才能美好。但建造一個好的家園,自然不是一件易事,更何況是國破家亡後,要重建眼前的頹桓敗瓦。先知並不希望天主子民讓自己困在無盡的灰心喪志之中。

然而,先知喜樂的原因,並不是自己翹起雙手,站在一旁地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把事情做好。相反,他喜樂,既因為他明白到有困難,更為上主委派了他去處理這難題:激起猶太人的士氣,讓「他們重建古時的廢址,興建往日的荒域,建造傾圮的城邑,數代荒涼的地方」(4節;禮儀從略)。此外,要復興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更重要的還是其內在精神:正義。先知心知,這靠人是無法的,唯有上主才能讓人心重拾對公義的嚮往和追求(見8-9節;禮儀從略)。正是因為《三依》確實上主將眷顧這從瓦礫中重建未來的大工程,所以他「因上主而極度歡欣」,他的心「因天主而雀躍」。

上主對生活於困苦中的、人生破碎的人的關顧,也見諸《讚主曲》。瑪利亞從上主在她身上所行的事中,覺察到上主對其他的人,無論古今,都「廣施慈愛」。祂特別關心「沒有」的一群,讓他們「擁有」、富足。祂毋需再給予富有者,因為他們已經富足。正是上主的這份關懷,使瑪利亞「的心靈歡躍於天主」。

從這角度來看,保祿對得撒洛尼城的基督徒的勸勉—「你們應當時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 就更有意思。對所得到的每事每物常懷感恩之情,避免人產生一種『這是我應得的』的過份自我感覺良好,使人明白自己能夠建構到現在的人生,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旁人的協助,上主的祝福缺一不可。時常祈禱,就是在人生之路上走到每個交叉點,要做每個重要決定時,都與上主溝通,嘗試求知上主的旨意;並同時嘗試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反思自己所做的一切:「好的予以保持,壞的一概遠避」。無時無刻的心情喜樂,是因為我們明白到,即使眼前處境窘迫,上主也總會為我們製造時機,開闢出路。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保祿在較早前其實有提到,得城的基督徒為了基督信仰已受了不少苦頭(見得前2:14)。

要有勇氣面對未知的將來,就要有希望。人的這份希望,來自人相信上主對人的愛。當然,一個人要相信某東西,就要另有一人向之講述。「信」字從人從言,我們會意而知。今天福音告訴我們,洗者若翰所擔當的就是這樣的角色:「他來作見証,要為那光作見証,使眾人因他而相信」。

那麼,這「光」又是甚麼呢?答案就在《若望福音》序言的上文下理中:「在〔聖言〕內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1:4)。換言之,若翰是在為生命作證。生命是甚麼?就是無論當下或富足或困苦,都仍勉力前行。光是甚麼?不僅是為讓生命看到自己當下的情況,更為生命指出(甚至引領)可前行的路。生命和光,都指向將來,指向那未知但生命必需面對的未來。
這就是對聖誕的期待。冬天的寒風很多時候會把人吹進窘迫的內心窄巷之中。此時,人尤其想到自己人生的困局,決擇上的兩難,回望與前瞻。這是思想上容易迷惘的時候,但只要看到光,看到生命的話,卻有可能成為思想上更堅定、更有信心的時候。

然而,世界並不只是一個人的生活,而是由千千萬萬個摯愛知己、萍水相逢以至素未謀面的人所組成。這生命之光所照引的,並不是一個人成就自己的路,而是所有人的生命都能夠充滿活力,有機會在其所處的位置映照出這光的輝耀。這是上主的國度,充滿生命之光的世界。這世界追求讓所有人都得到飽足、平靜、自由;因此,這國度致力關顧那些缺乏貧窮的人、人生破碎的人、備受壓迫的人。將臨期的挑戰,大概就是要我們致力去修直自己的以及人世間的道路,讓上主的愛與人間有直通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