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致死的原罪 永生的救恩

聖言啟航
梁展熙
甲年四旬期第一主日

致死的原罪 永生的救恩

The Temptation of Christ by the Devil (1860).
Félix Joseph Barrias (1822 - 1907).
Philbrook Museum of Art.

原載於:澳門號角報2017年3月2日

            四旬期的主日讀經是既豐富而又艱澀的。舊約的選讀刻劃出整個救恩史的大綱。福音選讀則集中於耶穌人生中重要的數幕。書信選讀就旨在說明上主藉著耶穌的生活、死亡和復活為我們所成就的大事。

            無論是對那些已經完全地成為教會成員的人,還是那些正為入門聖事(洗禮、堅振、聖體)做準備的人,四旬期都是個自我省察和悔改、實行自制以至克己的時期。然而,在這說法之下潛藏著一個危險,就是我們或許會過份地視我們自己為四旬期的焦點。四旬期首要是我們進入耶穌的受苦和死亡的時間。四旬期各主日的讀經會幫助我們把我們的自省和克己,甚至基督的苦難,放在一個更宏大的視野──我們的救恩史──之中。而這段歷史的開端,是由亞當和厄娃開始的。

            今天的讀經一,取自《創》第二至三章,所講述的是我們稱為「原罪」的一幕。讀經的第一部分(2:7-9)講述天主創造了亞當,並把他放在(伊甸)樂園之中。雖然沒有被選錄,但我們都知道,當時天主給予亞當唯一一條誡命,就是禁止他吃知善惡樹的果子。讀經的第二部分(3:1-7)講述亞當和厄娃如何被蛇所引誘。蛇斷言他們如果違反那誡命,他們不單不會死,反而會變得「好似神一樣」。他們最終屈從,犯下了「原罪」──人類逾越份際,希望自己成為神。他們的罪牽連廣大,影響著我們所有人。這故事解釋了我們人類最易出問題的地方,以及為何人類有時會做出非常可怕的事。

            然而,人類面對這樣的自己,是否已無希望?非也,今天《瑪》選讀中的耶穌,就展現出人類最美好的一面。

            撒旦三次引誘耶穌,要他偏離天主給他的召叫和使命。耶穌則藉著以色列民的聖經(即我們的舊約)來三次拒絕撒旦。〈耶穌三退魔誘〉一幕,給予我們兩層解讀。一方面,按《瑪》的脈絡,耶穌受誘惑前的四十天曠野禁食,象徵著以色列在出離埃及到進入福地之間的四十年曠野流徙。耶穌所受的三項試探,呼應著以色列民當時所受的:曠野中的饑餓、要求上主顯示祂的力量、以及朝拜邪神。換言之,令古時以色列跌倒的試探,耶穌卻克勝了;言則,耶穌就是新的以色列(天主子民),就是上主心目中最理想的、完美的天主子。

            另一方面,撒旦的三項誘惑內別有意義:一)以天主的德能變石為餅來填飽自己的肚子;二)以天主的德能來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力量;三)放棄天主所賦予的身份和使命,並轉而朝拜撒旦以換取自己能夠享受此世的一切榮華富貴。言則,撒旦要耶穌只為自己來用自己的能力,拒絕天主的旨意,也即視自己為天主;又甚至為了換取利益來認魔作神,即自己決定誰是自己的天主。不過,耶穌卻仍舊只把自己的焦點放在天主上,並為我們示範在生活中該如何抵抗誘惑。換言之,亞當和厄娃想自己成為「好似神一樣」,但耶穌卻願意順服於上主的旨意和安排。

            不過,對我們來說,耶穌的行動並不只是榜樣,而是具有救恩的實效。這一點,今天的書信選讀說得很清楚。保祿在《羅》第五章中把耶穌形容為新亞當。藉著他的順服,耶穌打破了罪過和死亡的權限。當然,耶穌的順服最終在於他的死亡犧牲,但這份順服已在這次三退魔誘中顯示了出來。這樣,耶穌基督逆轉了亞當之罪的後果,使我們能夠享有與天主之間恰當的關係。

            原本的亞當把背命、罪過和死亡帶到人世,但新的亞當卻帶來服從、成義和永生。因為原本的亞當,人類成了軟弱的;但透過基督,我們成了天主的子女,並能夠合理地期望亞當和厄娃原本希望得到的。藉著耶穌基督,我們終於有可能成為「好似神一樣」。

        在這條成聖的路上,我們都曾有失足躊躇的時候。我們也許都曾因為利益、榮譽、權力而背棄天主的旨意,甚至膜拜別的東西,仿如邪神。今天的答唱詠,就成了我們在這自省懺悔的最佳禱辭:「天主,你是仁慈的,求你憐憫我;你有豐厚的慈愛,求你消滅我的罪惡;求你洗淨我的過犯,消除我的罪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