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聖言啟航】 丙年復活期五旬節 —— 天主聖神,求祢降臨!

聖言啟航
梁展熙
丙年復活期五旬節

天主聖神,求祢降臨!





五旬節,也就是我們慣稱的「聖神降臨節」,可說是整個逾越奧蹟的圓滿。因為,我們與已復活的基督的共融要能夠完整,就必需先獲得聖神之恩,就必需先領受那「另一位護慰者」(見若14:16),祂會在我們內延續基督的工作,以及祂充滿光榮的臨在。因此,以五旬節來標誌禮儀年復活期的結束,也是最適合不過。然而,今天禮儀在這神學層面上的著墨較少,反而比較專注於聖神在人間歷史之中的顯現—先是五旬節奇蹟(見讀經一),然後是教會內的各種神恩(見讀經二)。這些都是團體和愛的標記,而此兩者正是耶穌所帶來的。這就是宗徒們能夠超越種族和語言來宣講基督復活的原因,也是教會內的不同神恩能夠為構築同一個(以基督為首的)奧體的原因。這兩點,也是禮儀希望我們在今天能夠有所省思的主題。

在《舊約》中,「五旬節」本是個由農業發展出來的節日,慶祝(在北半球)每年的初次收成。後來,這節日就慢慢與梅瑟盟約的救恩事件關連起來,以紀念在西乃山上頒佈律法,並由此逐漸衍生出三個人們必須往耶路撒冷聖殿『朝聖』的年度大節日:五旬節、巴斯卦(逾越節)和帳棚節。而在耶穌受難死而復活的那一年的五旬節,聖神之恩在門徒們(包括聖母)之中『大爆發』。聖神的德能驅使他們在散居各地的猶太人面前宣講聖言,傳佈耶穌基督的復活喜訊。

不過,我們不能以為聖神只在這一刻才首次被𧶽下的。自從耶穌的死而復活開始,聖神便一直臨在人間,也與基督奧蹟密不可分。《若》則以耶穌在復活當日就向門徒們賦予聖神來闡述這一點。更好說,在五旬節那天,聖神向世界顯現。換言之,今天禮儀慶祝的,是聖神顯現。祂藉宗徒們口中所說出(或來自各地的猶太人耳中所聽到)的各種語言來顯現。這是一次不同人說不同語言卻能夠彼此明白的奇蹟,是向著人類因巴貝耳塔語言混亂事件而四散之前的世界『回歸』。

事實上,這思想—由聖神引導來以各種語言向世界各地的人宣講「天主的偉業」—散見於今天的禮儀經文。如〈進堂詠〉禮儀選用了:「上主的神充滿了世界,包羅萬象,通曉一切語言」(智1:7;另見集禱經和讀經一)。至於宣講的內容—即「天主的偉業」,自然是我們在整個復活期內(以至所有)主日所慶祝的基督死而復活的奧蹟,以及我們藉聖洗聖事所分沾的同一光榮復活。就這一點,禮儀藉〈答唱詠〉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省思材料:「祢一噓氣,萬物化生,並使大地煥然一新」!

讀經二則展示出聖神是如何在基督徒團體—教會—內運作的:雖然教會內有各種各樣的天賦才能,但全都來自同一位聖神,就好似同一個身體有著不同的功能一樣。保祿稱之為「χάρισμα」(音:karisma;慣譯為:神恩),意思就是:天主的「χάρις」(音:karis;慣譯為:恩寵、恩典等)的惠賜。由此可見,「多元而又一體」(unity in diversity)並不是單靠人類自己努力工作便能成就的(這到最後通常只會產生出由個人主義而來的分裂),而是彼此相愛之神(the Spirit of Love)—即聖神—把一切人團結在一起。

至於今天的福音選讀,則向我們展現出《若》如何理解耶穌的受光榮(glorification):祂的死亡、復活,以及派遣聖神,乃同一件事件。換言之,耶穌在十架上的死亡,就是天主的受光榮,而祂的肋旁的傷口,則成了要賜給基督徒的聖神的來源(參若7:37-39; 19:31-37)。就在耶穌復活的同一天,祂在門徒們面前顯現,賜給了他們祂的平安和聖神,為了世界的得救;或更好說,為了他們(我們)能夠繼續祂的救世工程。

已被提升於天的主的神,乃把我們團結在一起的神聖之愛的連繫。這份愛使大地更新,把整個人間轉化為新天新地。在這天主的新創造之中,再沒有罪過的污垢,反而當中的每個人都能夠聆聽天主的聲音。這就是今天的禮儀所慶祝的。世界得到聖神的更新,日益肖似基督的救恩計劃;至於我們,藉著祂的神的引領,則把祂的計劃逐步擴展。從這意義上說,今天禮儀是慶祝那在救主肋肪誕生的教會在五旬節當天揭示出她的傳教使命。而教會至所以誕生,並非純粹為了建構一個龐大的跨國組織或一套制度,而是因為天主把具有恩寵的力量傾注到人的心,放在人的口上。

然而,在復興教會內(尤其教友中)的各種神恩的同時,我們不應陷入過度的「活動主義」,以致我們忘記了教會的『靈魂』,其實是天父和主耶穌的神。正如教會古老的繼抒詠中提到的,聖神乃「人生逆旅的舒適庇蔭」、是「苦困人生的憩息」、是「熱浪中的清風」、「撫慰傷痛的慈愛」、「苦渴心田的滋潤」。這些才是聖神之風吹拂的痕跡。

天主聖神,求祢降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