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日 星期五

【聖言啟航】 丙年常年期第四主日 —— 若無接納 何以為愛

聖言啟航
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四主日

若無接納  何以為愛



James Tissot (French, 1836-1902).
Jesus Unrolls the Book in the Synagogue
(Jésus dans la synagogue déroule le livre), 1886-1894.
Brooklyn Museum.

今天的福音選讀,是上主日的下半部分。上回講到,耶穌在曠野祈禱三退魔誘後,在聖神引領下回到家鄉。在安息日的聚會中,祂在會堂裏讀了依61:1-2:「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衪給我傅了油⋯⋯宣佈上主恩慈之年」。耶穌的『講道』相當簡短:「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究竟事情會如何發展?我們又該如何看待?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都知道事情到最後,耶穌的同鄉與祂反目成仇,並要把祂推下山崖。可是,其實在耶穌剛說畢祂的『講道』時,他們卻「都讚賞祂」。他們只是在讚歎同時「感到驚訝」,然後才彼此說:「這人不就是若瑟的兒子嗎?」。有時,愈知道一個人的背景,未必愈能夠理解他。

同鄉的質疑,令耶穌作出了一大段反駁。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句子之一,自然是:「從來沒有一位先知在本鄉受到接納」。然而,太過聚焦於一段話中的一句,有時會讓我們忽略中整段話中的其它細節。先看耶穌在反駁的開首就提到的一句成語:「醫生,醫好你自己吧!」。有些人以為,《路》在耶穌公開生活的開端就用了這句話,是用來呼應耶穌最後在十架上被同時被釘的其中一位凶犯【按:《路》沒指明是左或右邊】譏諷的:「你不是默西亞嗎﹖救救你自己和我們吧!」。這並不是沒有可能的。不過,從耶穌馬上道出的群眾心聲—「我們聽說過你在葛法翁所作的一切,現在也請你在自己的家鄉顯顯身手吧!」—看來,耶穌的同鄉一方面對並沒有對耶穌的名聲心悅誠服(也許因為沒有親眼看過),另一方面他們覺得耶穌輕忽了自己的家鄉。這當中有否自卑心作祟(納匝肋不過一條到當時為止名不見經傳的村落,但葛法翁畢竟算是個湖邊小漁港)就不得而知。

事實上,從《路—宗》作者的角度看來,當時的猶太主流想法與耶穌的使命是背道而馳的。耶穌著名的一句—「從來沒有一位先知在本鄉受到接納」—的原文蘊藏著玄機。這裏的「接納」,希臘原文是「δεκτός」(音:dektos)。而耶穌剛剛讀畢的依61:2中「上主恩慈之年」中的「恩慈」,希臘文也是「δεκτός」。《路》作者似乎在為猶太群眾對耶穌逐漸深化的隔閡和拒絕埋下伏筆。

不過,從《路》的敘事看來,我們至少可以理解當時會堂裏的人為何到最後會「怒氣填胸」,甚至要致耶穌於死地。如上所言,群眾最初其實對耶穌是讚賞的,雖然心中多少有點疑惑。但在猜疑逐步擴大之後,耶穌的反駁就使他們怒不可遏了。重點在於耶穌所舉兩個例子,都是先知出手救助了外邦人,反而任由自己的猶太同胞受苦而置之不顧。再把這些例子放在當時的語境之下,當時的猶太群眾就把耶穌的話誤解為:「上主⋯⋯派遣我『只』向『外邦的』貧窮人傳報喜訊,『只』向『外邦的』俘虜宣告釋放,『只』向『外邦的』盲者宣告復明,『只』使『外邦的』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只向外邦人』宣佈上主恩慈之年」。這就成了在耶穌公開傳教生活之初,耶穌與自己的納匝肋同鄉—甚至可廣義地說是猶太人—之間的嫌隙。

然而,如我在上週所述,《福音〔書〕》乃早期各基督團體所宣講的「福音」逐步成文結集的結果。因此,當時團體身在的處境,團體本身的組成等等,都會對《福音〔書〕》的行文中反映出來。今天的敘述可算一例。畢竟,《路》的寫作對象,是外邦人。尤鑑於在主曆第一世紀後期羅馬人(及其他外邦人)對猶太人的猜疑日益加劇(因猶太人在66-70年的武裝起義/叛亂),《路》文中隱含基督信仰與猶太傳統從此各走各路的心態,我們也能理解。

不過,誠如保祿宗徒在《格前》中所言,基督信仰的精髓並不是在團體中區分你我。保祿在整封《致格林多人前書》中要處理的問題之一,就是格城信友團體內部的各種自成圈子,各種分化。今天的讀經二(長式)中所選讀的部分(12:31-13:3;參12:27-30),提到格城信友執著於各自的職務和神恩而彼此不容,失去愛德。可是,就在數節之前,保祿也提到因著其他問題而來分化,包括社會上的政經地位:奴隸和自由人,以及種族血緣:猶太人或希臘人(見12:13)。事實上,保祿在《格前》其他地方也在呼籲格前信友放開種族血緣的成見而共同為信仰作證(參1:24; 9:19-22; 10:32)。這正是保祿原本寫下了我們現在在婚禮中常用的〈愛的真諦/愛之歌〉(13:4-8, 13)的起因。

說到底,耶穌得到聖神的臨在和傅油所宣佈的恩慈之年,其實就是「接納之年」(參拉:annus Domini acceptus;見葡:um ano favorável)。就讓我們在天主的愛內彼此相愛,如同我們在〈集禱經〉所祈求的:「求祢〔=上主〕使我們以兒女孝愛之情愛祢,以祢聖子博愛的精神愛人」。

謹祝大家新春快樂,主恩永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