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聖言啟航】 丙年常年期第三主日: 天主的話

聖言啟航
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三主日

天主的話



十五世紀在西班牙寫成的《五書》卷軸(圖片來源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在《天主的話:神聖啟示教義憲章》中這樣說道:「天主的話具有那麼大的力量及德能,以致成為教會的支柱與力量,以及教會子女信德的活力,靈魂的食糧:精神生活清澈不竭的泉源」(第21段)。在今天的讀經中,禮儀讓我們體驗到「閱讀聖經」乃至「宣講聖言」在兩個不同的向度中所展現出的力量,同時向我們演示為了讓《聖經》的這兩重力量展示出來所必須的讀經法門。這兩個向度,就分在讀經一和福音選讀中展現了出來。

先看讀經一。從《厄斯德拉上、下》的上文下理看來,自南國猶大被巴比倫滅國,上層精英份子流放巴比倫起,猶太百姓就從未聆聽過自己民族的宗教經典了。即使在乃赫米雅任猶太行省省長時期,也就是猶太精英分子得到波斯王居魯士准許回歸本鄉的一個世紀之後,猶太百姓仍從未聆聽過「法律書」(相當於《〔梅瑟〕五書》)。我說「聆聽」,除了因為古時普羅百姓普遍不懂閱讀(=唔識字)之外,是因為即使對知識份子來說,閱讀本來就是「朗讀」,是要讀出聲音的。現代社會普遍的不作聲閱讀(=默讀),其實只是現代社會的產物。由此看來,當時全體群眾在聽過《五書》後都泣不成聲,某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在等待了百多年後,終於再一次聽到自己民族如何在上主的帶領之下誕生。可以說,乃赫米雅—厄斯德拉的管治,在重建耶路撒冷城牆之後(參《厄下》一至七章),終於也重建了猶太民族。

的確,從此起,我們所認識的猶太民族及其信仰正式成形。按《厄下》所載的整個讀經儀式,成了猶太教會堂傳統的雛型。當然,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厄下》所描述的讀經過程:「厄斯德拉清晰地按段宣讀天主的法律書,並加以解釋,使民眾了解其含義」。按段宣讀,加以解釋,使人了解,就成了研讀聖經的第一重功夫,也是開啟天主的話的力量的鑰匙。

此外,值得留意的是,厄斯德拉是宣、讀《五書》。他讀經,同時在講經。可見研讀聖經與聖言宣講這兩者之間,是分不開的。而且,厄斯德拉對天主聖言的解讀,也針對他的(=聖言的)聽眾來進行。他的解讀說到百姓的心坎裏,感動了他們,致使他們忍不住當眾哭泣起來。

最後,在厄斯德拉宣讀了天主的話之後,猶太百姓不僅僅是在情感上受到打動,乃赫米雅更要他們身體力行,實現上主對祂子民的大愛,一如《五書》中一再描述的那樣:「你們應去吃肥美的肉,喝甜美的酒,且把部分送給沒有預備飲食的人」。在歡樂的時刻,當整個團體相聚一起讚頌偉大的上主的時候,放下彼此間的計較,慷慨地包容。

這個由厄斯德拉開始的猶太會堂傳統就把我們引領到福音選讀。在某個安息日,耶穌來到家鄉的猶太會堂,祂讀的是依61:1-2。如上所述,猶太信仰傳統,自厄斯德拉起,在宣讀完一段聖經後,負責宣讀的人會就剛讀的一段作出解讀。耶穌也跟隨這傳統,只是祂的解說到最後惹起眾怒(參下主日):「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經已應驗」。

耶穌的言下之意是,依六十一章中所描繪的「末世」—上主具決定性地參與人類歷史並將其拯救後所建立的理想世界—將由祂所實現。而祂就是《依》四首主僕之歌中所預示的,來實現上述上主拯救的上主之僕。簡言之,耶穌以祂從自己家鄉起直到加爾瓦略山上的地上生活來為依61:1-2作解讀。就這一點,《啟示憲章》總結得相當好:「〔耶穌基督〕以自己整個的親臨及表現,並以言以行,以標記和奇蹟,特別以自己的死亡及從死者中光榮的復活,最後藉被遣來的真理之神,圓滿地完成啟示」(第4段)。而從基督信仰的角度,《啟示憲章》第4段所總結的整個基督事件(the Christ Event),也就是「福音」(the Good News)本身。

後來,在基督信仰開始時,各宗徒團體也開始宣講「福音」—耶穌的地上生活,尤其是祂的死而復活—並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用文字把這他們在各團體中以生活的福音為中心所作的宣講記錄下來,成了我們今天所謂的《福音〔書〕》。正如厄斯特拉一樣,各宗徒團體的宣講,既以「福音」為核心,但也是因應不同的團體而作的宣講,所以也各有不同的神學特色。粗略地說,《路加福音》是為外邦人寫的;《瑪竇福音》是為猶太人寫的;《馬爾谷福音》是為羅馬人寫的。

耶穌基督—天主的話,作為啟示的圓滿的力量在於,雖然其讀者身處不同時代,來自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都能夠藉釋經者的協助而從中得到「福音」,都能夠與那宣佈上主恩慈之年的耶穌基督相遇,並獲得生命力去活出相應的生活。的確,「上主,祢的話就是神,就是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