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聖言啟航】 甲年復活主日 —— 基督已復活了 亞肋路亞!

聖言啟航
梁展熙
甲年復活主日

基督已復活了 亞肋路亞!



基督已復活了!亞肋路亞!隨著我們進入復活期,禮儀讀經的安排也有了變化。在復活期內,讀經一均選自《宗徒大事錄》,而不是《舊約》。禮儀就在慶祝耶穌復活的今天,為我們選取了初生基督徒團體—教會—向外邦人傳教的一幕。

雖然耶穌當時的傳教事業主要集中面向猶太人(尤見瑪15:24);然而,在祂復活四十天後,暫別宗徒們之時,祂曾命令祂的門徒們將要「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見宗1:8)。有了基督的命令,福音喜訊自然跨越了以色列子民的邊界。科爾乃略是個未受割損【=不在亞巴郎盟約內】的羅馬軍隊中的百夫長。可是,伯多祿仍下定決心去為科爾乃略付洗,這在福音初期的傳播進程來說,是一大突破。背後牽涉到的深層次問題如下:其一)基督徒是否本質上就要遵守猶太人有關飲品和食物潔與不潔的飲食之律【這看似簡單,其實複雜得很】?其二)非猶太人可否直接成為基督徒而不必先成為猶太人【今天我們視之為理所當然的過程,卻是初期教會花了許多心力反省、祈禱、默想和討論的結果】?

天主為了準備好伯多祿能夠衝破這猶太傳統中對上主律法較為狹義的理解,先給了他一個『不潔』食物的神視【這裏的『不潔』並等於今天我們說的「不乾淨」或「不衛生」,這是個有關猶太信仰中某人或某物在宗教儀式的層面上是否潔淨的問題】。在神視中,上主那些「不潔」的食物—即猶太信仰中禁止進食的食物—放在伯多祿面前,並要他把這些不潔的食物吃進肚子裏去。祂並對伯多祿說:「天主稱為潔淨的,你不可稱為污穢!」(宗10:15;禮儀從略)。由此,伯多祿在《宗》中首次向非猶太人宣講福音。甚至好像聖神降臨當日的情況,聖神再次傾注到那些聆聽福音宣講的人身上。

基督的復活不單使天主的救恩衝破民族、血緣的界限,更跨越了生死的門檻。初期的基督徒早已意識到這一點。更甚者,他們也是以同樣的想法來理解洗禮的。今天是新領洗者第一次以基督徒的身份完整地參與的感恩祭【今年由於疫情的緣故,各堂區大概都無法在復活守夜中就替本年度的候洗者付洗】,今天的讀經二,就體現了釋奧的功能:向各新領洗者闡釋昨晚他們所經歷的一切的意義。

從《致哥羅森人書》的這段章節(3:1-4)可知,初期基督徒認為,洗禮就是一次死後復生。由於古時洗禮多次全身浸沒禮舉行,因此,他們的想法是:隨著候洗者浸沒於水中,他就彷彿死去沒入泥土之中一樣;然後,新領洗者從水中冒出,有如死者復活得到新生一樣。推而論之,從洗禮中出來的新基督徒必須成為一個全新的人。他們的心思念慮必須以天主所關心的一切為先,並且不再為那些會逝去的地上的事而憂慮。然而,這並不是說基督徒要度一個避世偷生,與人隔絕,獨善其身的生活。相反,從《哥》中接下來的道德訓誨(5-25節)可見,基督徒待人接物,要棄絕以世人的眼光和計算,放下貪求此世那些終會逝去利益的自私自利的心,而要盡量以上主的心懷來彼此相待。

今天的禮儀,也有另一特別之處。按〈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後的禮儀安排,保留「繼抒詠」(sequentia)的慶節為數不多,復活主日是其中之一。復活主日的繼抒詠,按傳統以文字的開首二或三字取名為〈Victimae Paschali Laudes〉(請讚頌那逾越犧牲)。當中詩句的內容,呼應著今天禮儀為我們從《若望福音》中所選取的福音選讀。

及至若望寫下其福音的時候(學界推斷為主曆第一世紀末),關於耶穌基督復活的事跡,在基督徒團體內最為廣傳的,其一是空墳的一幕(在昨晚復活守夜時我們聽過了按《瑪》所載的〔見瑪28:1-10〕)另一則是耶穌的數次顯現。後者之中,今天禮儀讓我們聆聽的,是耶穌向來自加利肋亞湖邊漁村瑪格達拉(Magdala)的瑪利亞(慣稱:瑪利亞瑪達肋納)顯現的一段。瑪格達拉的瑪利亞,乃耶穌的忠實追隨者;按《若》所載,她更是與耶穌的母親以及其他婦女(偕同那耶穌所愛的門徒)一起,見證著耶穌被釘和下葬(見若19:25)。此外,在《若》中,她是首位發現耶穌墳墓已空的人。她起初以為耶穌的遺體被盜,但由於按當時猶太人的法律程序,一個指控或投訴要成立,必須有兩個男人作證詞,因此她先奔往門徒們那裏,通知伯多祿和若望來看看。若望先到,但出於尊重,先讓較年長的伯多祿進內。他們看到殮布是放在一旁的,這指出耶穌的遺體並未被盜。伯多祿要花些時間才明白空墳的意義,但耶穌所愛的門徒—若望—「一看見就相信了」(若20:8)。儘管他們二人都尚未完全領會到聖經的意思,即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可是,若望成為所有「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人的榜樣(見29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