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 星期六

【聖地朝聖筆記2018】第八天下午 -- 塔布加(地區):真福八端山、伯多祿元首堂、五餅二魚堂;瑪格達拉

【聖地朝聖筆記2018】
梁展熙

第八天下午 -- 塔布加(地區):真福八端山、伯多祿元首堂、五餅二魚堂;瑪格達拉


可列印版本:下載請按

塔布加(Tabgha)


圖片來源

在這個加里肋亞湖邊、綠樹成蔭、水源豐富的地方,被從拜占庭時代的朝聖者視為四福音中兩件事發生的地方:以五餅二魚飽飫五千人(谷6:30-44)和授予伯多祿首席之位(若廿一章)。不久,他們也從而推斷附近的一座小山為耶穌向群眾講授 〈山中聖訓〉(瑪五至七章)的地方。

這地方現時的地名 Tabgha(塔布加),是誤傳自希臘語 Heptapgon (七泉之地),指的是古時這地方的水源。

真福八端山(Mount of Beatitudes)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你們歡喜踴躍罷!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富的,因為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曾這樣迫害過他們。〕(瑪5:3-12)

從葛法翁看去上的真福八端山

真福八端山在葛法翁和革乃撒勒【昨天去過的兩個朝聖地區】之間。在上山的路上,我們應該還可能看到第四世紀的聖堂及修院遺蹟【沒圖】。取代這座逝去了的古老聖堂的新聖堂,要到1938年始由意大利名建築師 Antonio Barluzzi 設計建築【順帶一提,資助聖堂興建的墨索里尼】,地點也往山頂方向移得更高了。


聖堂採用八角形設計,每邊代表真福八端的其中一端。此外,聖堂背山面海,遠離塵囂,應為默想的好地方。還有,聖堂外的走廊能夠眺望加里肋亞湖及其他地區的全貌,是細味耶穌生活環境的理想地點。

圖片來源

伯多祿元首堂

當西滿伯多祿,號稱狄狄摩的多默,加里肋亞加納的納塔乃耳,載伯德的兩個兒子,和其他兩個門徒在一起的時候,西滿伯多祿對他們說:「我去打魚。」他們回答說:「我們也同你一起去。」他們便出去,上了船;但那一夜什麼也沒捕到。已經到了早晨,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沒有認出他是耶穌來。於是耶穌對他們說:「孩子們,你們有些魚吃嗎?」他們回答說:「沒有。」耶穌向他們說:「向船右邊撒網,就會捕到。」他們便撒下網去,因為魚太多,竟不能拉上網來。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就對伯多祿說:「是主。」西滿伯多祿一聽說是主,他原是赤著身,就束上外衣,縱身跳入海裏;其他的門徒,因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坐著小船,拖著一網魚而來。當他們上了岸,看見放著一堆炭火,上面放著魚和餅。耶穌對他們說:「把你們剛才所打得的魚拿一些來!」 西滿伯多祿便上去,把網拉上岸來, 網裏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雖然這麼多,網卻沒有破。耶穌向他們說:「你們來吃早飯罷!」門徒中沒有人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耶穌遂上前拿起餅來,遞給他們;也同樣拿起魚來,遞給他們。耶穌從死者中復活後,向門徒顯現,這已是第三次。 
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滿伯多祿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羔羊。」耶穌第二次又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牧放我的羊群。」耶穌第三次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因耶穌第三次問他說:「你愛我嗎?」便憂愁起來,遂向他說:「主啊! 一切你都知道,你曉得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群。」(若21:2-17)





眼前這所由方濟會打理的小堂,建於1933年。不過,其第四世紀的前身遺石仍然可見:


聖堂內有塊古石,據說就是耶穌當日為宗徒們預備早餐的『餐枱』:

MENSA CHRISTI =基督的〔餐〕桌

最後,在聖堂外的岸邊,如果沒有遇上大潮漲的話,會見到六塊雙邊心形石。自第九世紀初起,它們被稱為「十二宗徒寶座」。這說法來自:「你們〔將〕在我的國裏,一同在我的筳席上吃喝,並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路22:30)。【當然,在耶穌復活後的同進早餐與末日的同筵審判之間,是需要一點聯想】。

五餅二魚堂

宗徒們聚集到耶穌跟前,將他們所作所教的一切,都報告給耶穌。耶穌向他們說:「你們來,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休息一會兒!」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很多,以致他們連吃飯的工夫也沒有。他們便乘船私下往荒野的地方去了。人看見他們走了。許多人也知道他們要去的地方,便從各城徒步,一起往那裏奔走,且在他們以先到了。耶穌一下船,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遂開口教訓他們許多事。時間已經很晚了,他的門徒來到他跟前說:「這地方是荒野,且時間已經很晚了, 請你遣散他們,好叫他們往四周田舍村莊去,各自買東西吃。」耶穌卻回答說:「你們自己給他們吃的罷!」門徒向他說:「我們去買兩百塊銀錢的餅給他們吃嗎?」耶穌問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去看看!」他們一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於是耶穌吩咐他們,叫眾人一夥一夥地坐在青草地上。人們就一組一組地坐下:或一百人,或五十人。耶穌拿起那五個餅和那兩條魚來,舉目向天,祝福了,把餅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在眾人面前,把兩條魚也分給眾人。眾人吃了,也都飽了;人就把剩餘的碎塊收了滿滿十二筐;還有魚的碎塊。吃餅的,男人就有五千。(谷6:30-44)

眼前的聖堂,在1982年才祝聖的,是第五世紀聖堂的重建。不過,新聖堂採用了不少舊聖堂的材料。當中最重要的,是譽為整個巴勒斯坦地區最美麗的馬賽克地板:


更為著名的,當數祭台前的五餅二魚馬賽克:


最後,祭台底下的那塊石,據說是耶穌祝福五餅二魚時放著它們的石板:


瑪格拉達(Magdala)

耶穌走遍各城各村講道,宣傳天主國的喜訊,同衪在一起的有那十二門徒, 還有幾個曾附過惡魔或患病而得治好的婦女,有號稱瑪達肋納的瑪利亞,從她身上趕出了七個魔鬼; 還有約安納,即黑落德的家宰雇撒的妻子,又有蘇撒納;還有別的許多婦女,她們都用自己的財產資助他們。(路8:1-3)


「Μαγδαληνή」(音:Magdalēnē;中:瑪達肋納;葡:Madalena;英:Magdalene),本義是「來自瑪格拉達(Magdala)(的女子)」〔陰性形容詞〕。換言之,這天上午的最後一個朝聖點,就是瑪利亞・瑪達肋納的家鄉。瑪格拉達,在耶穌時代是個富庶的小漁村,但在主曆第一世紀六十年代後期的第一次猶太起義(叛亂)時被羅馬軍幾乎夷平。一千七百多年後,到第十九世紀,才有阿拉伯人在古城遺址的附近群居,起名「al-Majdal」(阿拉伯語=〔瞭望〕塔),沿用古時的名字(亞拉美語的「מגדלא」也是「〔瞭望〕塔」的意思)。到2009年,當宗座聖母學院耶路撒冷中心計劃在該處興建避靜中心而開始挖掘時,才發現這古城遺蹟(詳細經過見這英語網頁)。

圖片來源

瑪格拉達古城的海港現已在海平面以下。我們昨天在博物館中看到的耶穌時代古船,就是在這海港的水底位置發現的。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在十九世紀阿拉伯新城地區,也發掘了一座拜占庭時代修道院的遺跡。

圖片來源

在2010年,考古團隊發現了一個耶穌時代猶太人行取潔禮用的水池群(有三個水池)。

圖片來源

另外,在上世紀70年代,方濟會士所主持的考察中,已發現了一所耶穌時代的猶太會堂遺址。


在這所猶太會堂的遺址中,最重要的發現是這塊「瑪格拉特石」(the Magdala stone)。石的正面正中刻有七燭台,兩旁各有一個雙柄水壺。學界相信,這是猶太會堂的(梅瑟)五書讀經台底座。這發現的重要性有二。由於考古學界判斷,這所猶太會堂在聖殿被毀之前就已存在;因此:

  1. 這是現存最早在聖殿之外出現七燭台圖案的發現。
  2. 在聖殿被毀之前,猶太會堂已具有某種意義的神聖臨在地位。(以往學界以為最初猶太會堂只是猶太人社交和學習梅瑟律法的地方〔類似我們的『主日學』課室〕而已)

有一次,耶穌站在革乃撒勒湖邊,群眾擁到衪前要聽天主的道理。衪看見兩隻船在湖邊停著,漁夫下了船正在洗網。衪上了其中一隻屬於西滿的船,請他把船稍為划開,離開陸地;耶穌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群眾。一講完了,就對西滿說:「划到深處去,撒你們的網捕魚吧!」西滿回答說:「老師,我們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但我要遵照你的話撒網。」他們照樣辦了,網了許多魚,網險些破裂了。他們遂招呼別隻船上的同伴來協助他們。他們來到,裝滿了兩隻船,以致船也幾乎下沈。西滿伯多祿一見這事,就跪伏在耶穌膝前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西滿和同他一起的人,因了他們所捕的魚,都驚駭起來。他的夥伴,即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若望,也一樣驚駭。耶穌對西滿說:「不要害怕!從今以後,你要做捕人的漁夫!」 他們把船划到岸邊,就捨棄一切,跟隨了衪。(路5:1-11)

圖片來源

最後,在瑪格達拉,據說是耶穌對伯多祿說「划到深處去」的地方,基督軍建造了這所「『划到深處去』靈修中心」。裏面有許多小堂,其中的「相遇小堂」(Encounter Chapel;為紀念耶穌與漏血病婦女相遇而建〔見谷5:25-29〕)的地板,原本是個考古遺跡,是古瑪格達拉第一世紀時期市集的地板:

圖片來源

在這裏順便為大家介紹一下瑪利亞・瑪達肋納這位耶穌在人世間的緊密女追隨者。在聖經中,有她出現只有三處:曾被耶穌在身出驅出七隻魔鬼,後跟隨耶穌(路8:2-3〔及谷16:9〕);在遠處親眼目睹耶穌被釘至死(見谷15:40;瑪27:55-56;路Luke 23:49;若 19:25);最早見證基督復活的人(之一)(見谷16:1-8;瑪28:1-10;若20:1-10)。

在中世紀初,人們漸漸把伯達尼的瑪利亞(即瑪爾大和拉匝祿的姊妹(若11:1-12),並在以香油為耶穌洗腳用頭髮抹乾(若12:3)的那位),以及那位用眼淚為耶穌洗腳的無名罪婦【聖經並沒有說是甚麼罪】(路7:36-50)混合起來。最後,教宗額我略一世(590-604年在任)在一篇講道中,不單明白地把上述不同婦女都混淆為瑪利亞・瑪達肋納,並稱罪婦所犯的罪,是傷風敗俗之行(見Homily XXXIII)。自此,瑪利亞・瑪達肋納最為人所熟知(誤會)的身份,就成了悔改的淫婦。

其實,由於瑪利亞・瑪達肋納是耶穌復活的最早見證,即使宗徒們也靠她得悉此事。因此,早在中世紀時期,已有神學家稱她為「眾宗徒之中的(女)宗徒」(apostolorum apostola)。不過,這看法一直沒有深入民心;她反而一直被(錯誤地)視為『悔改的淫婦』。

直到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962-65年)後,在聖座於1969年頒佈的羅馬禮儀曆總論修訂中,在瑪利亞・瑪達肋納的瞻禮中,正式指出:「這天的紀念名稱不變。但它只是關於聖瑪利亞・瑪達肋納。既不關乎聖瑪爾大的姊妹,亦無關於主赦其罪的罪婦(路7:36-50)」〔Nil mutatur in titulo memoriae huius diei, sed agitur tantummodo de S. Maria Magdalena cui Christus post suam resurrectionem apparuit, non vero de sorore S. Marthae neque de peccatrice cui Dominus remisit peccata (Lc 7, 36-50). 《Calendarium Romanum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1969), p. 131; cf. p. 98》〕。現在,伯達尼三姊弟的瞻禮在7月29日一同舉行。

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8年8月15日頒佈的《女性尊嚴:論女性的尊嚴及召叫宗座勸諭》(Mulieris Dignitatem)中,強調婦女們 -- 尤其 瑪利亞・瑪達肋納 -- 作為復活的首批見證人的身份,更稱瑪達肋納為「眾宗徒之中的(女)宗徒」(no. 67-69)。另外,在2016年6月10日,聖禮部按教宗方濟各的意願,頒佈把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的瞻禮從應行紀念(obligatory memorial)提升到慶日(feast)的層次,與其他宗徒看齊(除了伯多祿和保祿的大慶節級(solemnity))。


參考資料:

  • MARTIN, James (S.J.). Jesus: A Pilgrimage. NY: HarperOne, 2014.
  • MURPHY-O'CONNOR, Jerome (O.P.). The Holy Land: An Oxford Archaeological Guide from Earliest Times to 1700. Fifth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