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光明 不精?

聖言啟航
丙年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光明 不精?


梁展熙

耶穌在今天福音選讀的比喻中,藉富翁之口來稱讚一個一而再詐騙他財產的管家「精明」。這使學界百思不解。首先,富翁(=耶穌)為甚麼要稱讚這肯定屬詐騙的行為?其次,這整個比喻的用意何在?

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審視一下我們理解比喻的慣常做法。一般來說,我們會把比喻中的各號人物與信仰中的對比呼應起來。譬如,在蕩子的比喻中,就有把父親比作天父、蕩子比作迷途之返者(縱然如上期指出,文中沒有肯定蕩子是真心悔過的)、大兒子比作拘泥於規誡責任者(=>>猶太人)。這樣的做法,雖未可說不妥,但一方面會導致我們忽略比喻中更深層的意義,另一方面其實未必在每個比喻中都行得通。今天的比喻,即為一例。

簡單說,我們可以把富翁比作天父嗎?則要把不誠實的管家比喻為誰呢?又要把債戶比喻為誰呢?曾有少數學者提出,可把耶穌比作管家,他瞞著天父(富翁),慷慨地(揮霍地?)免去人類(債戶)的罪債。但若持此論,則怎圓比喻第2節中富翁(天父)要革除管家(耶穌)職務的一幕呢?由是觀之,類比之法於此全無用武之地。

回過頭來,要理解這比喻,我們真正需要問的又而有兩個問題:一)富翁(=《路》中耶穌?)怎會稱讚這個管家明顯地犯了規的『精明』?二)這「精明的管家」的比喻的真正用意又是甚麼?

要了解富翁(耶穌)為何會讚賞這不義但精明的管家,就不得不直接看看(在補遺[ellipsis)後)耶穌如何總結這比喻:「這些今世之子應付自己的世代,比光明之子[應付自己的世代」更為精明」(8節下;10-13節與比喻有所出入,學界普遍認為乃路加在整理其傳統時才補在比喻後面的,故本文不贅)。換言之,耶穌所稱讚的,並不是管家在不義方面的精明,而是感嘆今世之子(管家)深諳今世之道,並應付得出神入化;反觀光明之子,卻不通曉(或不願通曉)光明之道,因此無法在光明的層面上『盡地一煲』,反而落得「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結果。簡言之,光明之子,就像今世之子一樣,既然決定進入一個世度,就得摸清該世度的規則,並依足規則來生活。

然而,難題在於:如何身在此世,而又活出光明呢?這也正是第二道問題的重要之所在。

要回答第二道問題,我們同樣要回到耶穌的總結。耶穌的這句話,一般中譯本作:「我告訴你們,要用不義之財結交朋友,好使你們缺財時,他們會把你們接納到永恆的帳幕裏」(9節)。然而,這番話中後面三句的中譯都有可能令讀者誤解。首先是「不義之財」。在比喻中管家所註銷的債額也許是不義收益,但這比喻是耶穌對自己門徒說的,我們較難想像他們手頭上仍有這類不義所得的錢財可供使用。換言之,不少學者認為耶穌這裏的「不義之財」,意思其實是「容易導人不義的錢財」,即泛指所有錢財。可以說,耶穌的意思大概就是:要利用那些容易被誤用(甚至濫用)的錢財來結交朋友(φίλος = philos = beloved)。

其次,耶穌擔心的,是否真的是當「你們缺財時」的時候呢?畢竟,以散財來防缺財,似乎不太合理。事實上,耶穌這一句原文的動詞並不是第二身複數(=你們),而是:ἵνα ὅταν ἐκλίπῃso that when it is gone / dies),即:當它逝去時(見葡Difusora Bíblica: quando este faltar)。由於已確定耶穌所指的不是錢財,則會逝去的只可能是生命或此世。無論其一,暗示的都是天父的審斷。關於這一點,要把末句讀下去。


末句中的「他們」,可以指用不義之財來結交的「朋友」(即需要救濟的有需要者、窮人),甚至可理解為皇家複數(royal plural),即指上主本身。無論如何,上主也是因為窮人得救而接納我們。換言之,整個比喻重點,在於利用我們所空裕的錢財,來幫助有需要的人。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反而加入「欺壓窮困者、趕絕地上卑微者的人」的行列,或對之視若無睹,那麼,上主一定「永不會忘記」,並最終替他們主持公道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