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

耶穌的和平 無可避免的分裂

聖言啟航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耶穌的和平 無可避免的分裂



梁展熙

在主日彌撒中,我們必定會唸到(將臨、四旬期除外):「天主在天受光榮,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我們都知道,這是《路加福音》的耶穌誕生敘述中,天使向牧童們傳訊時所說的(2:14)。在今天的福音選讀中,怎麼《路》中的耶穌卻說:「你們以為我來,是給世界送和平嗎?不;我是來送分裂的」呢?

在耶穌時代,夫唱婦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同樣是家庭的典範,與今天無異。然而,耶穌的分裂,卻竟然蔓延到家庭關係中去:「從今以後,一家五口將要分裂:三個反對兩個,二人反對三人⋯⋯」。
不過,話說回來,聖經時代的人『崇尚』家庭長幼倫常,除了理想的孝悌之後外,更是因為古時世界行家庭經濟,子孫留在家族之內,多著眼於家產(這一點在蕩子比喻中的兩兄弟身上可見一斑)。無論如何,一般來說,一家人有著共同的利益,是錯不了的。

然而,又話分兩頭,其實耶穌的天國,一個顛覆現狀(status quo)、打破既得利益體制的喜訊,早在耶穌尚在娘胎時已藉瑪利亞宣之於口:「他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他曾使饑餓者飽饗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1:52-53)。此外,在瑪利亞抱著小耶穌往聖殿取潔時,西默盎又對她說:「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冒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2:34)。

的確,和平、平安、和諧,是上主的恩賜,也是人的追求。但是,耶穌要帶來的和平喜訊,並不是贏者取盡,卻毫不關顧弱勢社群;富人家產愈滾愈大,漠視其對中下階層的壓迫;堵塞一切聲音,然後粉飾太平的,羅馬帝國式的和諧平安(Pax Romana)。誠如天使對牧人所講的,天主的光榮,在於善願的人(in hominibus bonae voluntatis;慣譯:主愛的人)都能享平安,安居樂業。要達到這一點,就不得不影響慣享既得利益的體制內權貴。

打破這種虛假的和諧平安,確實會帶來陣痛。即使常遭魚肉的普羅百姓,也未必願意承受。這情況,在歷史上並不罕見。今天的讀經一,選自《耶肋米亞先知書》。耶氏之所以不受同胞歡迎(甚至被激烈地排斥),正是因為他勇於指出,外敵(巴比倫)進攻及隨之而至的充軍乃上主的意思。因此,他與一直在宣講耶路撒冷神學觀(即因為耶京乃上主曾經屬意永居之所,所以祂不會眼看她被攻陷而袖手旁觀,因而推論耶京永遠不會淪陷,眼前的和平將長存不朽)的耶京政治宗教權貴水火不容。在《耶》中,先知兩次寫道:他們草率地治療我人民的傷口,說:和平、和平,但根本沒有和平(6:14; 8:11;拙譯;見Difusora BíblicaTratam com negligência as feridas do meu povo, exclamando: “Paz! Paz!” Mas não há paz.)。正是因為耶氏在兵臨城下之時仍如是說,權貴們便想以類似擾亂軍心的罪名來置他於死地:「請將耶肋米亞處死!因為他說的話,使留在城裡的兵士和全體人民喪失鬥志。實在,這人謀求的,不是人民的利益,而是人民的災禍」。

這種把說逆耳的真話的人扣上通蕃賣國、別有用心的做法,古今皆然。一位勇於就教士性侵犯未成年兒童面對公眾的德國耶穌會士Klaus Merten,就一度被德國教會中人標籤為現代的猶達斯。

誠如鄰埠近期一齣火紅小品電視劇的金句所講:不是所有真相我們都能接受。正正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耶穌的真正和平,人世間在接受與拒絕之間定會產生分裂。對基督徒來說,這樣的路並不易走,但《致希伯來人書》的作者給了我們一點啟示:我們該雙目注視著信德的創始者和完成者──耶穌,向我們面前的跑道堅忍飛奔。


由此可見,耶穌要建立的,是真正的和平世度。這樣的和平,是單靠人──無論是強人魅力領袖和制度產生領袖──無法絕對確保的。這一點,古今中外的歷史已給了我們無數的教訓:無論最被魅力領袖或制度如何矯正了當初的問題,最終都會產生出既得利益集團,新的(甚至更大的)問題也應運而生。這些集團中人所宣傳的所謂和諧平安,是經不起真相的考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